一、着眼“三个建立”,构建信息采评体系。一是建立1个信息库网。州县两级互动,构建“政府主导、人行推动、多方参与、共同受益”工作框架,搭建“农村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对信用户、村、乡、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社等5类农村经济主体的身份、信贷、评价、财产等4类信用信息进行采集,目前,已完成向财政、法院、税务等11家“第三方”数据拥有者的数据采集、入网运用工作,实验区农户信息采集率达98.42%,农村专合社、家庭农场信息采集率均达到100%。二是建立4套评级办法。建立州、县、乡、村四级农村信用等级评定机构,按“自主申报、逐级审核、分开表彰”原则,制定《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办法》,形成4套评级体系,综合40余项指标进行评定,全县共评定出州级信用乡6个、信用村15个、信用户34193户、诚实守信模范企业7户。三是建立4档操作标准。按信用乡镇村、信用户、非信用乡镇村、非信用户4档不同信用等级实施额度0—10万元不等的差别化授信,对信用村农户人均授信额度高于非信用村50%以上,同时根据不同档次实行2%—30%不等的差别化利率优惠。
二、探索“四类模式”,构建信用增级体系。一是“公司+农户”模式。通过银企合作,精选出会理县顺鸿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企业为与其生产经营相关联、信用数据良好的下游农户集中评级,提高企业及农户授信额度,扩大企业经营规模。目前,发放涉农公司担保贷款40笔,向40户农户累计发放贷款1000万元。二是“专合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深入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金融支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由金融机构机构主动与1036个家庭农场及158个专合社对接,对与其相关联的农户批量授信放贷。目前,向会理县鹏睿琪养殖专合社等142个专合社513个家庭农场发放贷款1190笔3100万元。三是“产业+农户”模式。由州发改委、州人民银行和县政府牵头,开展征信大数据支持县域经济试点工作,将县城南街道办事处海溪村作为示范点,综合信用数据,制定惠农、惠民优惠贷款方案,将每亩烤烟核定贷款额度4000元实行“快烟贷”,已成功向5户烟农放贷25.2万元。四是“税务+企业”模式。协调县税务部门与相关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导金融机构对税务部门评定的A级优质诚信纳税企业名单进行信用评级和授信放款,在全州首创出“税易贷”信用贷款模式,目前,向会理县矿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2家诚信纳税企业发放信用贷款400万元。
三、实施“四大工程”,构建信用服务体系。一是实施“信用助农”工程。积极争取中央、省、州支农惠农政策,向信用级别较高的农户、农业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倾斜,打造一批技术先进、信用制度健全、发展前景良好的农业产业基地、龙头企业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目前,全县打造出万亩产业基地11个,培育龙头企业23家,省州示范合作社13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个,其中66%位于信用乡村。二是实施“信用支农”工程。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力度,按照“贷款优先、额度放宽、手续简便、利率下浮”的思路,推出“烤烟贷款”“石榴贷款”“山羊贷款”“税易贷”等9个金融产品,近三年来,涉农贷款平均增速3.69%。三是实施“信用扶农”工程。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放款信用等级评定条件,把没有发生信贷关系和没有不良信贷记录的贫困户都列入信用户评定范围,按照中央银行小额扶贫贷款标准,发放执行基准利率,最高限额5万元的个人信用贷款。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536万元,截至目前,小额扶贫贷款余额为977万元。四是实施“信用便农”工程。完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环境,以促进金融机构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村支付结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在农村地区推广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业务。目前,全县建设助农取款服务点525个,POS机具安装647台(含电话POS),ATM布放201台(含电话ATM),覆盖率100%。
四、注重“四点齐动”,构建信用文化体系。一是“理念驱动”。巩固“全省金融生态示范县”地位,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树品牌”思路,力争3年内将“诚信会理”品牌建设打造为城市名片式品牌,带动农文旅实体品牌建设,形成“信用塑品牌,品牌带信用”良好格局。目前,县5A景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打造出会理石榴等39个农特产品品牌。 二是“示范带动”。以评选星级文明诚信经营示范户活动为抓手,将元天街打造成为“诚信示范一条街”,评选示范商家10户;在县铜矿村、南阁村设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示范站,展示农村经济主体参与信用建设受益成果,辐射带动全县范围内信用建设工作;对信用乡(镇)、信用村进行表彰,树立“守信得益、失信受损”典型,带动更多农户正当“新用户”。三是“氛围推动”。与“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周活动相结合,深入开展“信用五进”活动,开展信用宣传活动2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举办28期征信知识培训班,培训人数达2000人次;在《今日会理》开设“诚信会理”专栏,每期刊发1篇信用建设文稿,会理电视台刊播相关新闻30余条次,利用微会理等平台发送快讯20余条;在21个信用乡、村聘请道德品质好、威望高人员作为征信义务宣传员;在田间地头,街边路边悬挂信用标语,实现“一乡一专栏”“一村一标语”“一户一宣传单”。四是 “监管促动”。把“诚实守信”作为龙头企业及农特产品牌管理的重要内容实行“两年一签”,对农村信用主体按“一年一调整,两年一复评”原则进行信用调整和复评,对信用评分达不到评定要求的实行否决制,变更信用农户等级或取消称号,目前,取消1家县级龙头企业、1个信用村称号;强化不良贷款记录监管,曝光失信案例9个,公布“老赖”名单4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