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李延芝: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目标及路径

发稿时间:2011-12-05 00:00:00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其基本含义是打破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把城乡置于同一层面上进行科学谋划,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促进城乡统一协调发展;其根本目的是消除城乡分割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其根本途径是促进城乡生产力发展,以坚实的经济实力支撑和保障城乡全面协调发展。当前,应紧紧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实施,科学谋划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思路,科学确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任务,科学选择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推进路径,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抓好城乡产业结构、收入分配格局、人力资源布局调整,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

  正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思路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统筹城乡发展,把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作为基本目标,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以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为重要保障,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大力发展城乡经济,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强农惠农政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切实让广大城乡居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保障城乡居民合法权益,必须坚持党管统筹城乡工作。

  科学制定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任务

  按照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部署,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城乡发展实际,制定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任务。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应围绕以下目标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机制基本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比较完善,初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

  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进程中,坚持把“五个统筹”作为主要任务:即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合理安排县域城镇建设;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切实抓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实践证明,坚持科学规划、有序实施是做好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应按照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等重大战略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制定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规划,科学确定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不断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和措施办法,形成工作整体合力,切实提高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认真抓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规划的组织实施,借鉴成都、重庆等地设立“统筹委”的做法,逐级设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权威组织机构。注重加强对统筹城乡发展特点规律的研究,积极探索加强组织协调、政策指导和督促检查的途径办法,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推进落实机制。

  优化城乡发展产业结构,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必须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城乡产业的合理布局,不断增强县域综合经济实力,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努力构建产业联动、就业转移、教育互助、科技合作、卫生共享、人才交流、融资支持、扶贫开发新机制,形成一、二、三次产业城乡分工合理、区域特色鲜明、资源要素优势充分发挥的产业体系,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坚持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农民自愿、因地制宜原则,选择适当的形式把农户和市场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生产经营格局。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逐步由契约联结、服务联结向资产、资本联结方向发展,形成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把农业作为工业生产的第一车间,遵循面向市场、发挥优势、注重品牌、规模经营的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专业化、区域化的要求,培育和发展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基地,通过农业产业化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积极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不断促进农民增收。围绕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在财税、金融等方面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健全完善对县级财政的一般转移支付和农业补贴制度,逐步减少对流通环节的补贴,在重点粮食产区对农民使用先进技术等实行直补,不断增加农村专项扶助资金发放种类和数额。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农村存款保险机制,创新适应县域经济融资要求的金融产品体系,不断拓宽农村融资渠道。健全完善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健全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机制,稳步提高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完善大宗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加大农产品深加工力度,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家庭养殖,巩固提高家庭经营收入。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外出务工,增加农民工就业机会,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努力实现进城务工人员与城镇就业人员同工同酬,稳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和农村特色,科学编制乡镇村发展建设规划。抓好农村中心村镇建设,繁荣小城镇经济,提高小城镇的承载能力和发展后劲,使之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载体。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灌排泵站配套改造等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和道路危桥改造,切实加强农村新能源、邮政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农药、化肥和农膜等面源污染,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河道和水污染综合整治,严禁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

  深化体制机制制度改革,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围绕解决城乡统筹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积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逐步实现农村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地、同权、同价”进行出让、出租、转让、转租和抵押;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完善政府农业投入机制,调整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方向,提高政府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鼓励城市资本向农村有序流动,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积极推进社会就业体系和工作机制改革,打破城乡、地区就业壁垒,形成跨地区、跨城乡的统一劳动力市场,扶持一批能够带动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服务机构、中介组织,强化对农民的培训,走劳务输出产业化发展路子,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按照“降低门槛、放宽政策、简化手续”的原则,逐步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逐步根除依附于户籍以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为依据划分公民等级的不合理政策,确保农民在身份转变后能真正享受国民待遇;积极推进农村住房和宅基地商品化制度改革,允许农村住房和宅基地在农村内部进行自由流转,转让和出租的流转收益归农户所有。

  扩大农村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围绕扩大农村需求,进一步完善商品流通网络,深入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投入,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开发适合农民消费商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连锁经营网络,不断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加大农村义务教育和卫生的投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强县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农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在内的三道社会保障线,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和贫有所济。加快建立城乡统筹的政府管理体系,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不断满足城乡社会成员基本的公共需求。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