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孙久文: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徐州高质量发展

发稿时间:2019-07-16 16:29:57
来源:中国改革网

  编者按:2019年7月13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与中共徐州市委、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 推动新时代改革再出发——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暨‘徐州实践’高层研讨会”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本文为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孙久文主题演讲整理,未经作者审核。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 孙久文

  十分高兴到徐州参加我们改革的会议,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徐州高质量发展》。

  经济带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骨架和支撑。这种经济带和我们原先四大板块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四大板块是东中西加上东北,是块块经济。经济带是贯穿不同的经济板块所形成的带状的经济空间形式。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指出,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稳步实施。因此,研究经济带问题十分关键也十分重要。今年上半年淮河经济带的发展规划获得中办国办的批复,标志着淮河流域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战略。我今天讲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

  中国从全国大的区域经济发展来说,有三个特点我们要给予比较高的重视。

  第一个特点,多年来所一直存在的、东西部绝对的发展差距仍在扩大。在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当中,东部地区总得来讲发展速度比较快。从2000年以后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这样的战略,特别是2011年以后我们在一些数据中可以看到区域经济“西比东快”的格局存在,西部地区发展速度要略快于东部地区,特别是最近几年西南地区发展速度明显比其他区域快一些。虽然说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快,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特别是基数的原因,东西部之间相对差距可能在逐年有所缩小,至少说这种差距没有扩大得太快,但是它的绝对差距仍然还在加大。

  从经济发展质量来看,中西部其实和东部地区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当然最近几年西部地区人均的收入也是增长相对比较快,所以它的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应该说也是在不断追赶东部地区。最近几年东北地区的发展相对缓慢一些,大家重视的是东北地区经济规模整体的发展速度,最近几年下降比较快,有人叫做断崖式下跌。我们仔细去看一看东北地区人均的增长率的话,这个问题会更严重。我们对最近几年东北地区人均增长率的计算,发现年均只有3.51%,这个比东部地区、西北、西南、中部地区都要慢,这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第二个特点我们谈关于区域发展,南方与北方发展不平衡。这是现在学术界很多人都在关注的问题。首先我们看它的范围,范围现在大体上南方16个省市区,北方15个省市区,南方面积占40%,北方60%,人口南方是55%多,北方是44%多,所以它的人口和面积是调过来的。从产值来看南方是60%,北方将近40%。我们看它的人均产值,南方大概比北方人均高5000多块钱。这是2017年的数据。2018年的数据可能比这个还要更进一步继续拉大。

  我们看到,在全国产值增速前10位的省区当中,南方有9个,北方只有1个,所以这个问题可能更严重一些。在产值总量前十位的省市区当中,南方是7个,北方只有3个,南方的广东和江苏到2018年现在都是9万亿的水平了,北方的山东比广东和江苏差一个万亿级,所以现在从这样产值来看,南北方的差距确实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再看一个数据。我们看看超过万亿元GDP城市产值对比。我这里面有一个表格,2017年的时候全国超万亿元GDP的城市一共是14所,南方11个,北方是3个,北方3个超万亿元GDP城市就是北京、天津、青岛,北京和天津都是直辖市,你直辖市如果连万亿都不到这个说不过去,所以北方在2017年的时候真正超万亿元GDP的城市就是青岛一个。南方我们把上海和重庆两个直辖市除去,还有9个超万亿的城市。2018年增加了3个超万亿元GDP的城市,郑州、宁波、佛山,其中宁波和佛山是南方的,只有郑州是北方的,从万亿来看南北方差异就更大了,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大问题。

  第三个特点是区域发展分化与发展机会不均等。在全国经济增速整体回落的过程当中,有些城市发展快,总得来讲这些年西南地区相对比较好一些,东北、华北、西北近些年它的经济,它的问题都比较突出。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详细分析了。

  第二个问题: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现状与问题。

  我们今天研究淮河和徐州问题,我下面分析一下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现状和问题。

  经济带形成的机理主要是三个要素,就是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城镇。这三个要素组成一个经济带,它的表现形式在空间上,我们叫作点轴经济带的形式。我们看淮河生态经济带现状看到,经济发展总体上是滞后的,淮河生态经济带涉及到五个省,江苏、山东、安徽、河南、湖北,29个市,这里没有一个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强的城市徐州排在第一,然后是扬州、泰州、盐城。淮河生态经济带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它和其他经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表现的特别明显。

  我们看淮河生态经济带周边的地方,上海、南京、武汉都比它水平高。北边黄河沿岸包括济南、郑州也都比它水平高,所以淮河生态经济带实际上在经济上是一个低谷。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做了一个比较,淮河生态经济带、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的对比,红色最深就是长江经济带,其次深度是京津冀,最浅的是淮河生态经济带。我们一眼可以看到淮河生态经济带比起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确实差距巨大。我们计算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均GDP不到5万块钱,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基本上人均GDP都在7万以上。淮河生态经济带它是中东部地区最具潜力的发展地区,现在是一个低谷,但是它的潜力是不容低估的。我们看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区位条件,它是整个中国南北方最重要的交界地带,南边长江流域,北边淮河流域,它在南北中间位置,这个区位很优越。现在我们的东部地区正在建设大运河的文化带,也正好从淮河整个通过,而淮河这几个省基本上都是大运河经济带的组成部分,除了湖北不是,河南、安徽、山东、江苏都是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通江达海的区位条件很重要。

  第二,它的文化底蕴很深厚。楚汉文化都在这交会,再有人力资源十分丰富。京津冀的人口密度是比较密集的区域,每平方公里522人,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口密度是558人,长江经济带是297人。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口相对比较密集,人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现在淮河生态经济带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工业污染和农业的面源污染都还很严重。再有就是城镇化的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交通体系也亟待完善,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资源流动也不是很通畅,这些问题都是严重存在的。

  第三个问题,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阶段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

  我们现在讲淮河生态经济带也好,京津冀与长江经济带一样,大家都在讲区域经济一体化。我们说区域经济一体化到底包括什么一体化?我个人的观点,我觉得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来讲包括四个部分:第一是取消商品流动的限制,实现贸易的一体化。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第一个过程;第二是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要素的一体化。比如,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等这些都是要素一体化;第三是区域内的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实现政策一体化。当这三个一体化都实现之后,只有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我们才能叫做区域经济一体化。从理论上我们可以从这样一个角度讲什么叫做区域经济一体化。我们可以用这样几个阶段看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现状。我觉得淮河生态经济带现在可能是处在要素一体化为主的阶段,而政策一体化可能还没有完全开始。现在京津冀的政策一体化推进比较快,大致是这样一个情况。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从区域经济角度提出“四个转变”:一是区域发展导向的转变;二是区域发展机制的转变;三是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变;四是区域空间功能的转变。也就是说,你仅仅从产业上,从结构上的改变还不够,可能从机制上,从空间上都要实现转变,这样才能实现一个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第四个问题:促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途径的探讨。

  如何促进淮河生态经济带一体化的发展?

  首先,淮河生态经济带确定了很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在规划当中讲得很明确,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这是它所提出的最根本的目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度提升,人民更加富裕,乡村振兴取得进展,农业、产业如何分工等等,这些目标在规划当中讲的十分明确的。

  第二,对于整个淮河生态经济带空间格局也做了总体的规划。总结起来就是“一带三区四轴多点”这样一个规划格局。三区里面北部淮河经济区第一个城市提到徐州,作为一个中心城市。四轴当中提到毗邻枣庄、徐州、淮北、宿州、蚌埠、淮南,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位置。

  第三,要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整个淮河生态经济带在规划里面突出强调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这样一个基本的理念。为什么要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因为在淮河生态经济带五个省当中没有一个是省会城市,不可能说在这里面形成国家中心城市,那不现实。但是需要建设一个比较好一点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徐州很早就提出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很早就从这个角度进行研讨、进行规划了。

  第四,建立特色产业基地。我们规划当中对于特色产业讲了很多,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还有产业技术创新等等。

  第五,培育发展的新动能。主要是在转型的过程当中,哪些东西是新的能够作为促进我们区域产业和整个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一些动力,包括产业的动力,机制的动力,也包括领军企业的动力。

  第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整个淮河航道的打通,以及大运河航道的打通都十分重要,包括港口铁路的建设。

  第七,抢抓发展机遇,厚植政策叠加优势。除了淮河生态经济带这样一个国家战略之外,我们其他方面还有一些国家级的战略。这些国家级别战略都为徐州在内的整个淮河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带来发展机会,我们把政策优势叠加起来。

  第八,补齐短板,增加流域带动能力。

  第九,加强际域合作。

  最后,我谈下关于徐州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几点讨论。一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地区GDP,还有一个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地人均GDP。这里面我们发现徐州在生态经济带GDP总量当中,20多个地级市是排第一位的。二是徐州作为整个淮河生态经济带龙头老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确实应该要进一步的巩固提高。三是再看发展水平,徐州2018年人均GDP是76747元,在淮河生态经济带是在第三位,前面一个是扬州一个是泰州,都是江苏的城市,也就是说提高它的发展潜力上,在人均产值上还是有很多的潜力可以挖掘的,这是第一个讨论。

  第二,随着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的出台,为徐州带来几个难得的机遇。第一个机遇是淮河生态经济带进入到国家的战略,徐州成为核心的节点城市,这是最根本的机遇。

  第二个机遇是规划指出实施核心城市引领,中心城市带动的战略,规划当中也明确了提出徐州要打造世界级的工程机械的产业集群,培育新型的农业、农机、石化装备、纺织装备、矿山装备等产业集群,这对徐州的资源型城市的改造,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指明了方向。

  第个三机遇是规划指出要建设济宁、枣庄一直到滁州的发展轴,徐州在区域经济区域合作的空间上会空前的拓展。

  第四个机遇是规划明确指出支持徐州建设交通枢纽,包括铁路、高速、港口和航空港,这样徐州整个的交通设施都已经完备之后,作为枢纽型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我觉得它的地位应该更能够提高。

  目前徐州已经进入到了加快发展的快速通道,利好的政策不断地叠加,将使徐州形成更加优越的发展环境。已经出台的规划有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发展规划,还有大运河文化带的发展规划。目前正在制定的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规划徐州也在其内。目前来看,徐州作为三大规划叠加的节点城市,提升定位向枢纽型的中心城市发展我觉得应该是今后重要的城市定位和方向。(整理:《改革内参》记者孙铮)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