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文主义思想、文化、艺术、建筑等的影响下,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风景园林设计的风格也变得更加自由和灵活,追求静谧、隐逸、亲切的生活意趣。16世纪中期,意大利的造园活动兴盛,手法日趋成熟,揭开了西方近代风景园林艺术发展的序幕。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的空间布局方式和造园要素继承了古罗马时期郊野别墅花园的特征。例如,古罗马哈德良山庄依据地形变化布局建筑和园林的方式,以及轴线控制手法、餐园等水景的表达方式、修剪整齐的植物等。古罗马学者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曾有如此表述:“柏树经过修剪成为厚厚的墙,或者收拾得整整齐齐、精精致致,园丁们甚至用柏树表现狩猎的场景或者舰队,用它的常绿的细叶模拟真实的对象。”这种对称式的布局,以及喷泉、雕塑、修剪整齐的植物等均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以体现古典美学的复兴。
同时,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理想。毕达哥拉斯和亚里士多德均将美等同为和谐,而和谐的内部结构即为对称、均衡和秩序,对称、均衡和秩序可以用简单的数和几何关系来加以确定。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理论家阿尔伯蒂均将这样的美学观点视为建筑形式美的基本规律,而园林作为建筑构图的延续,其布局自然而然地被几何等数学关系所影响,体现出构图的明确、比例的协调和形式的匀称。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园林还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态度是积极进取的,是勇于改造的。文艺复兴关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强调,肯定了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如朗特别墅。朗特别墅的布局规整而方正,依山就势开辟4层台地,中轴明确,严格对称,12块模纹花坛环绕中央方形水池,主体建筑分列中轴线的两侧,空间宽敞而明亮。朗特别墅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发展到鼎盛时期的代表,其造园特征继承了古罗马园林的特点,也体现出了人文主义者的审美意趣,即在均衡秩序下对自然要素的人工化再现。例如,朗特别墅以水景为序列构成了中轴线上的视觉焦点,将山泉汇聚成河并流入大海的过程加以提炼和艺术加工,并再现于园林中。山泉汇集于全园制高点的水源,绿荫环绕,苔藓依附;山泉水自八角形泉池喷涌而出,顺着水阶梯逐级跌落,水声叮咚,宛如高山流水的吟唱,诉说着山林水泽间的神话,也烘托了园中愉悦欢乐的气氛。位于三层台地的“水餐桌”以水渠的形式呈现,象征着自然界的河流,泉水汩汩,杯盏晃动,邀朋唤友,开怀畅饮,吟诗作赋,似有曲水流觞般的诗意,也反映出庄园主人追求自由、隐逸生活的审美意趣。最后,或奔涌、或流淌、或跌宕的流水汇集到底层台地的中心水池,明亮宽敞,光洁而平静,恰似奔流入海,逐渐归于平静,并以“四青年喷泉”作为景观的高潮,结束了这曲自然的乐章。朗特别墅庄园中各种形态的水景动静有致,变化多端又相互呼应,并结合了阶梯及坡道的变化,使得中轴线上的景观既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将隐喻了自然元素的水景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沿中轴线布置的建筑和修剪整齐的刺绣植坛也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特征,即浪漫的理想必须包含在严谨的、规则的布局形式中。此外,设计师还尝试将自然中的森林景观再现于园林中,使之成为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朗特别墅中的丛林景观。自然式种植的植物与别墅花园严谨、平整的布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建筑、园林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过渡。
总之,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的总体布局是规整且严格对称的,建筑与自然环境通过园林中的廊架、喷泉、植物、丛林等元素相互渗透,既具有人工性又具有自然性。此时的风景园林被视为建筑与自然之间的“折中与妥协”,是协调两者关系的媒介。这一时期的风景园林蕴含的气氛是宁静、祥和的,介于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之间。它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及享乐服务,还展现了人们的审美理想、对自然的欣赏与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渴望。16世纪末17世纪初,人文主义文化逐渐衰退,意大利风景园林设计在经历了“手法主义”的无拘无束、独特新颖的艺术潮流和巴洛克装饰风格的影响之后,逐渐呈现出追新求异、自由奔放、装饰繁复的倾向。
(作者:于冰沁,系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