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以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经济政策协调机制

发稿时间:2019-06-05 14:19:52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权衡

  核心阅读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政治与市场的关系、短期与长期的关系、国内与国际的关系、总量与结构的关系等,这就更加需要一个科学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和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提出,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加快建立同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政策体系、决策协调体系、监督考评体系、保障体系;会议强调要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为推动新时代我国宏观调控体系创新发展,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

  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亟待创新和完善

  从宏观经济学框架来看,一国宏观经济调控主要是运用宏观货币政策、宏观财政政策以及收入政策、就业政策、产业政策等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工具,通过对利率、税收、就业、物价、汇率等各种宏观经济变量进行调节,进而通过这些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用于宏观经济增长和发展,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充分就业、汇率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实现。一般而言,多数发达国家运用这样的政策范式,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推动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40多年过程中,宏观调控体系也是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始终立足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围绕改革开放创新,不断健全适应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趋势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体系,综合发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作用,有效实施宏观调控,为中国经济增长与创新发展,提供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确保迈向高质量发展,对改革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宏观调控和政策协调机制亟待从注重速度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率提升转变,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好引导经济发展提高质量和效益;二是宏观调控和政策协调机制亟待从注重总量调控转向结构性调控,引导经济总量平衡的同时,更好地实现经济结构平衡;三是宏观调控和政策协调机制亟待从注重经济增长单一目标转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等协调平衡发展,更好推动城乡协调平衡、区域协调平衡、产业结构协调平衡、收入分配协调平衡、国内外经济关系协调平衡等多层次协调和平衡发展;四是宏观调控和政策协调机制亟待从传统的注重投资驱动型追赶式发展向注重消费驱动、创新驱动等效率型追赶模式转型,引导中国经济以创新驱动和消费驱动迈向高收入经济体。由此可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和时代任务,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快创新和改革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

  国内外复杂环境亟待需要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

  当前,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不断上升,各种贸易摩擦冲突不断升级,国际投资、贸易、金融等发展仍然存在各种不确定性。这些变化给我国发展与改革开放带来了很多不稳定因素。国内改革发展与稳定也面临很多新情况,各种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总量因素和结构因素、周期性因素和趋势线因素等综合交叉、相互影响。与此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进入关键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政治与市场的关系、短期与长期的关系、国内与国际的关系、总量与结构的关系等,这就更加需要一个科学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和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也正是在这个现实背景下,我们一方面需要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另一方面需要健全各种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机制,积极发挥发展规划的战略引导作用,健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协调机制,确保宏观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事实和经验教训一再证明,在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国内外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单靠某个单一的政策变量,难以实现上述多种发展目标和良好经济预期。

  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完善经济政策协调机制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不仅仅是完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体系和协调机制,更是需要根据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深化改革经济政策的体制机制,以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经济政策协调机制。

  改革和完善经济政策协调的目标导向。传统宏观经济学提出的GDP指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宏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所谓的“相机抉择”思维方式,已无法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进入新时代,改革和创新宏观调控体系,既需要加快建立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决策协调体系、监督考核评估体系和保障体系,也需要不断完善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在实践发展中不断推动这些指标体系相互补充、相互引导、相得益彰,确保宏观调控体系、政策协调目标导向与高质量发展相互适应、相互作用、共同引领。

  改革和完善经济政策协调的传导机制。传统宏观经济政策往往依据利率、汇率等中间变量和政策工具,发挥传导机制,作用于市场主体。但是,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确保经济政策中间层面的传导机制能够畅通无阻,防止政策工具和变量传导过程中出现梗阻现象,这就需要完善经济增长协调机制的传导机制。

  改革和完善经济协调的市场和政府关系。各种政策及其协调机制能否发挥好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发挥作用,核心问题就是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的政策变量和工具,本质上体现的是政府意志,但是这种政府意志和政策信号如何引导并作用于市场主体,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必须始终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不能以政策信号替代市场价格信号;否则,就会出现以往出现过的指令经济的直接调控方式和后果。

  改革和完善经济协调的微观机制。经济政策协调机制能否发挥好作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有一个对市场信号和政策信号反映特别灵敏的微观经济主体。如果微观经济主体失灵,或者对宏观经济政策没有反应能力,那再好的政策机制也无法体现出好的效果。因此,当前仍然需要加快市场机制改革和完善,同时需要进一步健全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创新等能力,确保各类市场微观主体能够及时有效捕捉到市场信号,也同样能够及时有效捕捉到政策信号。

  改革和完善经济政策协调的决策体系和机制。面对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多目标、多元化的宏观调控需要和现实,我们需要探索发挥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变量和工具如何更好形成合力并实现同频共振,形成各种政策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套和相互引领的机制和作用,而不是相反。显然,中国经济从单一的追求高增长的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发展导向、发展目标的多元化和现实需求的多元化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仅仅依靠单一的经济政策工具或者手段,实际上难以起到政策协调和综合发力的作用。因此,完善政策协调机制,亟待需要探索和形成政策协调的共同合力机制,这就必须深化改革和完善先后决策体系、决策机制,确保各种政策和决策的主体、平台、渠道等相互配套、相互支持,而不是出现所谓“政策打架”现象。

  改革和完善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的工具和变量。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必须综合运用各种工具和变量,从长期趋势与短期调整入手,体现宏观调控的动态性和灵活性,努力体现长期发展的战略定力,也及时反映短期变化的政策灵活性,使得各类政策与宏观调控能够给市场和地方政府的可预期性。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发挥宏观经济增长协调机制的作用,一方面要坚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发挥国家发展规划对长期发展的引领作用,更加注重健全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