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毛泽东诗词中的赤橙黄绿

发稿时间:2019-05-31 11:15:07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汪建新

  色彩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把大自然装点得五彩缤纷,焕发出无穷魅力和生动气韵。诗词中的色彩让语言文字充满形象感,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化、物态化,表达着诗人的精神意念。“人面桃花相映红”之“红”令人遐想,“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令人神往,“黑云压城城欲摧”之“黑”令人恐怖。独领风骚的毛泽东妙手著诗词,神笔绘画卷。毛泽东诗词不仅情感真挚、思想深刻、气势磅礴、意境雄浑,而且颜色词的运用和搭配也个性鲜明,瑰丽神奇,达到了诗情画意的和谐共生,表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政治色彩、时代色彩和民族色彩。

  异彩纷呈

  毛泽东诗词善于用不同色彩来体现内心感受,描绘自然景观,烘托社会实践。无论是单一色彩的强调,不同色彩的对比,还是多种颜色的调和,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增强了语言和形象的表现张力,深刻揭示出描写对象的内在本质,折射出美学和哲理的绚丽光芒。

  毛泽东对色彩的感觉敏锐而又准确,既符合事物自身的自然属性,又契合人们的审美感知。“漫天皆白”“白云山头云欲立”“浪下三吴起白烟”“九嶷山上白云飞”“雪压冬云白絮飞”“白浪滔天”,“白”分别指水雾、云雾、雪花,都有“白”的特性。“歌未竟,东方白”,“白”指亮如白昼。而“一唱雄鸡天下白”之“白”,包含浓郁的政治色彩,是对“长夜难明赤县天”的彻底改变,寓意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便有精生白骨堆”之“白”,则充满鄙视和憎恶。“黑手高悬霸主鞭”“重庆有官皆墨吏”之“黑”与“墨”,指反动派政治手腕的凶残和卑劣。

  毛泽东使用颜色词的方法灵活多样。有的直白,“索句渝洲叶正黄”,用黄叶指代秋天;有的含蓄,“延安无土不黄金”,用黄金寓意风清气正。有的诗句颜色词不露痕迹,但无“色”胜有“色”,如“雪花飞向钓鱼台”“鬓雪飞来成废料”,“雪花”即白色浪花,“鬓雪”即满头白发。“落花时节读华章”一句,说明时间是百花飘落的季节,但色彩斑斓却是其中应有之义。而在“漫江碧透”“赣水苍茫闽山碧”“关山阵阵苍”“更加郁郁葱葱”“暮色苍茫看劲松”“跃上葱茏四百旋”“古代曾云海绿”当中,对山光水色的描绘乍一看很单纯很清晰,可细一想却又很朦胧,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彩虹是雨后初晴,阳光照射细小水滴而出现的一种光学现象。古诗中,描绘彩虹的诗句并不鲜见,如“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李白),“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孟浩然),“雨霁彩虹卧,半夜水明楼”(赵善括),基本上是就事说事,略显平淡无奇。但毛泽东“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一句,惟妙惟肖,想象奇绝,自有诗词以来,的确是创新出“色”的千古绝唱。“赤橙黄绿青蓝紫”几乎成为彩虹的形象代言。

  诗中有画

  苏轼评点唐代王维的作品时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历来是古典诗词创作的一种艺术方法,也是衡量诗词作品水平优劣的一个评价尺度。在《西行漫记》中,毛泽东这样回忆读书时上静物写生课的情形:“我往往想出最简单的东西来画,草草画完就离开教室。记得有一次我画了一条直线,上面加上一个半圆,表示‘半壁见海日’。又有一次,在图画考试时,我画了一个椭圆形就算了事,说这是蛋。结果图画课得了四十分,不及格。”毛泽东不善丹青,没有历练出“画中有诗”的精湛技艺,但他用色彩和意象创造的“诗中有画”却无与伦比,堪称一绝。

  毛泽东诗词继承并发扬了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传统手法。毛泽东写给陈毅谈诗的一封信里,一连三处提到“形象思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蜡”“要做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反映生产斗争与阶级斗争”。毛泽东诗词特别注重以形象反映现实,以形式表现内容,加上频繁使用色彩词或色感光感很强的词来烘托渲染,刻画出一幅幅具体可感、光彩照人、栩栩如生的“图画”,诗画一体,相得益彰。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是一幅英勇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雪里行军图。“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一幅壮阔雄伟、浑厚悲壮的群山夕照图。“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是一幅温馨如意、秀色可餐的江南春景图。“红旗卷起农奴找,黑手高悬霸主鞭”是一幅对比强烈、爱憎分明的斗争形势图。“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是一幅朝气蓬勃、英气豪爽的巾帼英雄图。“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一幅花团锦簇、色调明快的百花齐放图。“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是一幅亦真亦幻、协调悦目的湘妃传说图。

  毛泽东诗词写景最集中、最全面、最精彩的段落,当是两首《沁园春》的上阕,构思奇肆豪纵,境象开阔宏大,色彩多样统一,笔墨精细酣畅,俨然就是壮美河山的诗画长卷。《沁园春·长沙》上阕绘制了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湖湘秋景图。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堪比“霜叶红于二月花”;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可谓“秋水共长天一色”。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展翅高飞;俯瞰:“鱼翔浅底”,波光粼粼的水下,鱼儿悠闲游动。《沁园春·雪》上阕,诗人极目骋怀,气势非凡地勾画出一幅“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景图。“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舒展寥廓之境;“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呈现静穆之美。“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化静为动,活灵活现。“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白相谐,妖而不媚,艳而不俗,娆而有致。

  情有独钟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就审美体验而言,红色意味着热烈、兴奋、温暖、光明。红色是毛泽东气质和性格的底色,熔铸了他的欣赏偏好和审美理想,构成毛泽东诗词中所有色彩的主旋律,表达出鲜明的思想内涵和情感韵致。面对“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虹,他的直觉首先捕捉到是“赤”色。“残阳如血”“红妆”“红雨”“红霞”“朝晖”“曙光”等用语一再出现。

  毛泽东构思色彩绚丽的画面时,往往以红色为主色调。他要么以多种色彩为陪衬,突出表现红色;要么以红色为背景,使景与物笼罩在红色之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木霜天红烂漫”“寥廓江天万里霜”,充满着江河奔泻的无限激情,蕴藏着扭转乾坤的巨大力量,彰显着乐观豁达的博大胸襟,给人以奋发向上、奔放豪壮之感。

  毛泽东是诗人政治家,是政治家诗人,对红色情有独钟,充分体现出他的政治家本色。就政治寓意而言,红色象征着革命,预示着胜利。“红军不怕远征难”,革命军队的颜色是红色的。“赣水那边红一角”,根据地的颜色是红色的。李大钊在《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中预言:“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出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正因为如此,毛泽东诗词多处展现“红旗”,如“红旗跃过汀江”“风展红旗如画”“风卷红旗过大关”“不周山下红旗乱”“红旗漫卷西风”“红旗卷起农奴戟”“壁上红旗飘落照”,“红旗”是出现频率最多的意象之一。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红旗高扬了毛泽东的革命意志,红旗宣示了毛泽东的革命理想。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爱红装爱武装”一句中,“红装”指华丽的服饰,毛泽东希望“中华儿女多奇志”,寄语女青年不要学林黛玉,要学花木兰、穆桂英。毛泽东表达对红色的贬抑,这是一个特例。■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