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微民生大服务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精准化

发稿时间:2019-04-03 14:23:33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董敬畏 沈大友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首要的是了解群众需求,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更好地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通过“微民生大服务”的方式在社区层面实现公共服务的供给与群众诉求的精准对接,可以更好地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微民生是国家公共服务未覆盖到的社区基层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群众需求。将这些群众需求根据服务内容的不同属性和各自特征分为微心愿、微事务、微项目。为了实现群众的微心愿、微事务、微项目,从社区层面搭建微平台、微组织、微基金、微机制等四微动作模式很有必要。

  微平台是微民生大服务得以成功运行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微平台表达民生诉求、解决民生问题,实现民众诉求。微平台包括以小区居民自治互助站、社情民意恳谈会等为主要形式的民生诉求收集平台;以网格化管理、综合化受理为主要内容的微民生事务实施平台;以社会工作协会为主要抓手的社会资源协调平台。利用微信群、QQ群、物业APP等现代信息网络渠道,创建邻里社交+物业+商家服务聚合的网络社交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收集、公布涉及民生服务的事项。微平台构建了一个民生诉求收集——资源协调——服务实施——反馈民意的人、财、物一体化的闭环式服务运行模式。这个平台同时也是“三联联动”的有效实现方式。

  微组织是微民生大服务的落地载体。离开微组织,社区要实现承接政府服务职能转移、购买服务将变得不可能。微组织包括社区社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志愿组织、驻区单位、社区群团组织等。充分发挥群众身边的微组织的协同作用,全面推进基层多元主体参与协同治理,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良好态势。加强微组织之间的信息和资源融合性力量凝成一股绳,共同往为群众服务的方向使力,不仅在公共服务方面而且在社区治理层面形成了合力,让群众既享受了服务又享有了平安,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大为提升。

  微基金是微民生大服务的经济基础。微民生项目得以长久、有力、有效实施,离开微基金无法做到。微基金的主要构成内容是“1+X”,1是财政补贴的部分,X为社会募集和其他赞助的各类冠名基金、众筹基金等。财政补贴是微基金运转的初期费用,以财政补贴引导社会募集资金、其他赞助冠名基金、众筹基金等共同为民生项目服务。微基金解决了社区公共服务的资金不足问题,为社区公共服务与群众诉求精准对接提供长久的资金支持。

  微机制是微民生大服务得以成功运行的机制保障。微机制是保证社区公共服务和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基层社区治理规范、有效动作的基础。微机制包括诉求收集、诉求回应、工作保障等机制。这一机制的运行首先通过在社区搭建说事平台让群众自发说出诉求和心愿,通过社会工作者和社区成员常态走访收集群众诉求和心愿,社区干部定期座谈交流收集群众诉求和心愿。其次,将收集的群众诉求汇总形成微民生需求库,并将微民生诉求分为微心愿、微事务、微项目等三类。通过社会工作者、社区成员、社区干部等与群众“连心解忧”、志愿互助、联村结对、商居联动等方式解决群众的微心愿问题。通过常规事项常规办、一般事项定期办、重大事项联席办等方式解决民众身边的微事务问题。通过直接资助、以奖代补、政府购买、公益创投等方式解决群众需要的微项目问题。最后,对涉及群众的微心愿、微事务、微项目的运转情况进行评估。通过社区和群众双述双评、群众民主评议、街道专项督查、社会第三方测评等途径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群众张榜公开,并反馈到微民生的收集平台,并成为下一轮微民生需求库的部分内容。微机制的这种运转模式,既精准解决了民生诉求,又保证了社区民生服务的长效运转。

  微平台、微组织、微基金、微机制共同围绕社区微民生目标运转,为社区微民生目标服务,社区微民生目标带动其他“四微”长效运转。通过这种“一微带四微”的民生服务模式和社区治理体系,首先,社区的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诉求精准对接,不仅弥补了社区层面的公共服务短板,而且有效推进了基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体系化。其次,改变了传统由政府作为唯一主体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的格局,多元主体参与、社会协同供给的模式初步形成。这不仅弥补了政府财政资金的缺口,而且有效提升了民生服务资金的运转效率。再次,搭建了多渠道多平台,进一步拓宽了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感、认同感和社区的共同体意识,这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党委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威望,而且有效改善了干群关系。最后,通过多元主体参与,政府能够将社会治理的触角广泛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不仅拓宽了治理维度,丰富了治理路径,推动服务向院落、楼栋、单元、每一户、每个人覆盖,而且有效实现了民生供给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居民的参与感与社区意识普遍增强。社区居民自治、三社联动、社区融合、全科网格+全能社工融合更有效推进了基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