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和医卫界人士表示,一个统一、公平、可持续的全民医保制度的建成,不仅能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还能够造福全体人民。他们建议,下一步推动医保体系建设进一步提质增效,达到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提高百姓健康水平的目标。
医保改革取得重大成就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徐自强说,过去一年里,他多次跟随全国政协调研组,深入湖北、湖南多地调研和考察,加深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保障水平的了解。他深刻感受到,近些年通过国家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工作,老百姓的医疗开支减轻很多,直接和间接地提高了他们的健康状态和生活水平。
徐自强委员举了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我们科室一位70多岁的农村女性患者,因一次外伤患了破伤风,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病情非常危险。经过一个多月的综合治疗后最终抢救成功。那场大病她家一共花费了20多万元钱,但通过各种医疗保障,最终自费的部分只交3万多元。”徐自强委员说。
“目前,我国因病致贫、返贫的人口不在少数。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的增加,对于提高我国医疗保障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介绍,他发现近年来不少病人是白血病患者,如果政府能给他们提供帮助,将极大缓解他们的就医负担。
医保制度仍需完善
在肯定医保改革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代表委员们也认为,当前的医保制度虽然已覆盖全民,但未最终定型,还需进一步深化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认为,现行医保制度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居民大病保险等多项制度,分别覆盖着不同的人群,这说明我国医保制度虽具备了普惠性特征,但公平性还要提升。下一步应推进整合工作,建立全民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应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增强重特大疾病的保障功能。
“更好发挥大病保险保障功能,建议合理利用‘互联网+医疗’模式。”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秋建议,今后应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大病物联网数据采集平台,依靠精确的医疗器械和医疗型可穿戴设备,全方位采集大病患者相关健康数据,并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完善患者电子病历、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个人大病档案,方便医生多维度掌握患者健康情况,为制定精准化、个性化诊疗方案奠定基础。
“保险行业应探索差异化健康服务的保险产品创新,探索商业医疗保险与医院医保衔接的可行性和有效渠道,努力创新多层次健康保障体系。”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中医院副院长李延萍认为,医疗机构也应主动梳理医院的管理流程,为商业医疗保险进入医院畅通渠道和环境。此外,还应完善经办管理费用机制。比如,商业医疗保险可以先垫付一定比例抵押金,让出院病人用于结算,减轻医院和患者的压力,从而使医院和患者愿意选择商业医疗保险。
在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看来,深化医疗改革,还应提升乡村医生的技能水平和待遇保障。
在葛明华代表看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派出管理团队,把省级大医院、城市大医院先进管理理念融合到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中;二是技术专家要真正下沉下去,增强患者信任感;三是要一对一帮扶,要把当地医生培养成后备的学科带头人。
提高报销的便利性
“现行医保政策在异地就医、异地结算等方面存在手续烦琐等问题,给医保患者的报销带来了困难。建议推广参保人员就医一卡通,同时大力发展互联网医药,方便患者就医。”全国政协委员、仁和集团董事长杨文龙说。
据杨文龙委员介绍,目前各定点医院基本实现了跨省异地住院费用的直接结算,但门诊信息及费用还未打通,各地医疗机构之间的壁垒目前尚未完全打破,外出务工人员和异地创业人员跨区域就医购药的医保支付问题还难以解决。“下一步,应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大力推进互联网医院服务建设,建立在线咨询、在线复诊等服务规范及收费标准,推行电子社保卡一卡通,通过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实现医保异地就医结算。”
“医保卡使用范围稍窄,降低了个人账户资金使用效率。今后应活化个人账户使用功能,扩大使用人群、扩大使用范围。”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建议,医保统筹账户零售结算在可监管的情况下,应提升患者结算的及时性,提高患者报销的便利性。付钢还建议企业和机构共同推动医院的智能化改造升级与人工智能应用的下沉,探索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诊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卡支付范围。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杭州市妇产科医院院长张治芬表示,去年国家出台了相关利好惠民举措,包括将17种抗癌药大幅降价并纳入医保,使得大批癌症患者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下一步,建议国家深入考虑国产抗癌创新药纳入医保的问题,建立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对疗效显著、获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的国产创新药,做到一旦获批就能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石淑兰表示,卫生事业发展关键在人才,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强化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保障城乡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有必要精准施策,深入实施东西部协作,加大东部发达地区医疗专家支援西部贫困地区的力度,精准提升贫困地区基层现有各级医疗卫生人员管理和业务水平。(记者 吴佳佳 温济聪 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