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

发稿时间:2019-02-20 12:56:11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卜宪群

  我们要从各方面总结、发掘、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中华民族素有学习和总结历史经验的优良传统,这是中华民族不断登上人类文明发展高峰的重要基础。我们党历来重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以下三方面的治国理政智慧尤其值得重视与总结。

  其一,创造并长期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体系。源于先秦时期的大一统思想理念,在秦汉时期转化为政治实践,形成了“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治理体系。由于这一治理体系符合我国实际,得到历代有为政治家和思想家的高度认同,拥有深厚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中华民族长期凝聚不散,就是这一治理体系延续不断的结果。历史反复证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完整与安定是国家治理的首要目标。任何分裂与动荡,都会导致国家与人民陷入灾难。

  其二,形成并不断完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系列治理理念和制度体系。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融合各民族智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边疆、民族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国家治理理念和制度体系。比如,自西周开始,敬德保民的民本意识就产生了。发轫于先秦的民本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演化为许多具体的治理措施。又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尚贤”呼声,推动了当时各国选贤任能思想与实践的发展。再如,春秋战国时期法治思想的产生与实践,丰富了人们对于法治的认识。而秦朝严刑峻法导致二世而亡的教训,又直接推动汉代以后“德主刑辅”治理理念与政策的产生。我国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以民为本、选贤任能、德主刑辅等治理理念和制度体系,内涵极为丰富,其历史智慧值得总结和借鉴。

  其三,构建并传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共同价值观。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是非不乱则国家治”的道理。要做到“是非不乱”,就要有正确认识和评判事物的共同价值观。中华民族讲求礼义廉耻,强调“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讲求正己修身,强调“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讲求变革进取,强调“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此外,厚德载物、居安思危、自强不息、勤劳事功、和而不同等价值观,在历史上也都成为凝聚社会的精神力量。正是这些共同价值观,使古人在国家治理上表现出追求政治秩序、思想文化秩序、社会秩序相统一的特点,对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产生了积极作用。

  习近平同志指出:“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 我们要从各方面总结、发掘、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古代史研究所所长)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