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他们把精准脱贫与发展村集体经济深度融合。如今,全市1321个嘎查村集体经济全部“清零”,效益全部“递增”,其中985个嘎查村的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高者达到年收入40多万元。
“八种模式”实现集体经济多元发展
以党建为引领,推动村集体经济取得突破。乌兰察布市委组织部部长蔺建军介绍,由市委组织部牵头,通过“三个先行”实现精准破题。
一是培训先行“扩视野”,先后组织基层干部赴杭州、六盘水等地学习,还举行49期培训班,培训5400余人次,开阔了干部视野,增强了干部能力。二是政策先行“重指导”,对所有嘎查村开展了“三资”清查,全部设立银行账户,并制定政策文件为发展集体经济提供保障。三是典型先行“强带动”,市里首先确定750个试点村,以点带面发展集体经济,并对表现突出的予以表彰,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据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勇忠介绍,全市共探索出八种模式,即将资金、土地等要素入股企业获取收益的入股分红型;出租、返租倒包等形式提高土地效益的土地流转型;建设蔬菜大棚、养殖基地等并通过自主经营、承包、租赁等方式增收的特色产业型;对闲置旧厂房等集体资产采取公开租赁等方式的盘活存量型;新建停车场等,并提供租赁服务的添置资产型;提供技术、管理等服务的有偿服务型;依托民俗文化、生态资源,发展田园经济、观光经济的旅游开发型;借助互联网,建立集体农牧产品网上交易平台的电商孵化型。
卓资县什字村的集体经济是典型的添置资产型。村集体建起一处大型户外广告牌,出租给广告商,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丰镇市马家库联村的集体经济属于特色产业型。村集体创办占地9600平方米的特色养殖场,圈养鸽子、鸵鸟、非洲雁等,年收入8.2万元。而四子王旗白音敖包嘎查的集体经济是电商孵化型。村集体建设牲畜收购交易市场一千平方米,配套后勤保障设施,构建网络销售平台,与内蒙古牧欢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网上经营,年收入5万元。
农民增收 贫户脱贫
村集体经济“清零递增”,使不少农牧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既缓解了农牧民外出务工和农村空心化的矛盾,还拓宽了农牧民致富增收的渠道,尤其是使贫困户增加了收入。
临近中午,察哈尔右翼后旗丰裕村的贫困户王宏一家4口围在桌前,有滋有味地吃着土豆炖笨鸡。“这土豆是村集体经济给分的,贫困户每户400斤,吃了2个月都没吃完,每人还有300元现金分红。”他高兴地说,2017年起村集体流转了2000亩土地搞土豆等有机农作物种植,其中有自家8亩4分地,一年收入1800多元;自己和爱人又在村集体经济务工,两人一年收入1万多元,“再不用四处找活干了,村里有了集体经济,家门口就能脱贫。”
不少村干部表示,过去想改善一下村里条件,但苦于“心有余而钱不足”。如今村集体经济成为改善民生的有效方式,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了。
在察哈尔右翼前旗土城村委会院子里,6台黄色的大型挖掘机整齐地摆放在一角。2018年村集体凭借这些机器,雇佣300多人次的村民为周边施工企业提供平整土地等服务,发完工钱后,纯收入达16万元。“今年,村里计划将集体经济一半以上的收入用于公益事业,给村里安装40盏太阳能路灯,还要给贫困户每人补贴医疗保险费100元。”村支书李银山盘算着:“剩下的20%用于下一年扩大再生产。明年村里会发展得更好。”
村企合作实现多赢
有资源、有人才的村自主发展村集体经济,大多数村无资源、缺人才,则依靠与企业深度合作或入股合作社分红获得收入。
有的村集体以资金或实物形式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察哈尔右翼后旗西泉村,胡明大学毕业后回乡创办旺牧养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奶牛640多头,并发展饲草种植,8年来业绩稳定增长。2017年有6个村每个村购买22头奶牛入股合作社,每头奶牛每年分红2500元,即一个村一年分红5.5万元。2018年又有一个村投入70万元现金入股,每年分红5.6万元。奶牛和现金入股,合同期均为5年。
胡明说:“奶牛和现金入股,扩大了饲养规模,提高了奶牛数量和产量,提升了竞争的话语权。”
还有的村集体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乌兰察布市瑞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与周边12个村集体形成了产业联合体,各村分别在本村承包土地,再雇村民种植饲草,瑞田公司则给予技术指导,待饲草成熟后统一回收。最后瑞田公司代表产业联合体将饲草销售给现代牧业等乳企。瑞田公司负责人李金龙说:“这使公司生产规模大幅扩大,能够与大型乳企对话,同时12个村集体经济也有了持续稳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