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让基层的“哨子”声声有回响

发稿时间:2018-12-12 14:37:19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彭 飞

  在基层治理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需要我们回答的一个时代命题。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一项任务。北京、上海等地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实际改革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推动了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破解了诸多基层治理难题。近日,我们分派评论员赴北京、上海等地深入调研采访,发回一组现场评论,以飨读者。

  ——编 者

  古香古色的门楼、精美的砖雕、红绿相间的雕花门窗,北京东四7米见宽的胡同深处,灰白的砖墙显得古朴厚重。

  这样赏心悦目的环境,不久前还饱受通信架空电线的困扰。各种架空电线在胡同里“飞檐走壁”,有的互相缠绕打成死结,有的年久老化,有的固定不牢,不仅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而且存在很大安全隐患。街道工作人员找相关部门和几家通信运营商协调,结果是“各说各的理,各有各的难”,迟迟无法解决。今年初,北京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在全市推开“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东四街道借此吹响了整治胡同架空线路的“哨子”。相关部门来了,移动、联通等运营商也来了,各单位现场协调、当即施工,没过多久,架空线路陆续“入地”,胡同面貌焕然一新。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老百姓身边鸡毛蒜皮的小事,可能牵扯到多个部门。有了事情谁来管、谁来协调,都是问题。“七八个大盖帽管不住一顶草帽”“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叫腰腿不来,叫腿腰不来”,老百姓对这些现象诟病已久。北京致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作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就是给街道和乡镇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打造了一枚“金哨子”,只要“吹响”,相关职能部门必须第一时间“响应”,现场办公、联合执法,“事不完、人不撤”。这样的机制创新,可谓对症下药。

  哨子有了,怎么吹就成了关键。要解决老百姓身边事、烦心事,不仅需要执法力量下沉,发现问题的眼睛、思考问题的大脑都要沉下去。北京东城区推动街道管理体制改革,选派一批街道干部下沉到社区工作。“之前是高跟鞋、小西装、办公楼里工作忙;现在变成了平底鞋、运动装、走街串巷服务居民。”东四街道二条社区专员高洋口中的“改变”,是近些年街道工作的一个缩影。在北京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居委会主任伊然大姐谈起社区点滴,滔滔不绝、激情洋溢,虽已年至五十,但看起来显年轻。当问到保持青春的秘密,一旁的居民笑称“是因为每天在这社区里跑得太多,身体锻炼出来了”。虽是玩笑,却足见口碑。基层工作就是要扑下身子,跟老百姓贴得更近,才能看清楚堵点、感受到痛点,“哨子”才能吹得更精准、更有针对性。

  哨子吹起来,职能部门来不来?来了能不能解决问题?让每一声哨子都有回响,改革才算成功。在北京石景山区,为配合“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全面取消了各职能部门对街道的单独考核,明确由区委和区政府统一组织对街道实施考核,赋予街道对职能部门参与社会治理情况的考核权。而考核结果,还将跟年度绩效和评优名额挂钩。同时,问题如果不解决,还可能被追究责任。一边是正向激励,一边是反向问责,双向发力,极大激发了职能部门及时报到、认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有学者总结,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处理好“条条”与“块块”的关系。在实践中,如何让街道、乡镇所代表的“块”与职能部门所代表的“条”相互协调,而不是彼此割裂、掣肘,是一道思考题,更是必答题。北京创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可谓牵住了基层治理的“牛鼻子”,不仅建立了一套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机制,更重构了基层条块之间的权责关系,有效疏通了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打通了服务老百姓的最后一公里。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