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来看,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保持在合理区间。
通胀或滞胀的担忧多虑了
国家统计局10月16日发布数据,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创年内除2月以外的最大涨幅。1-9月平均,CPI比去年同期上涨2.1%。今年下半年CPI出现连续上涨势头,并且7-9月连续三个月高于2%。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在发布会上回应称,“社会上出现了有关‘通胀’甚至‘滞胀’的声音。我们认真研究分析后认为,这种担忧多虑了。当前,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并未出现趋势性上涨迹象。”
从前三季度情况看,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波动较小。前三季度,CPI累计同比上涨2.1%,处于温和上涨区间,与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较为接近,明显低于主要新兴经济体。同时,月度走势也较为平稳,1-9月份各月CPI同比涨幅都在1.8%-2.9%之间,呈现正常波动态势。
孟玮表示,9月份CPI涨幅攀升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夏秋季节蔬菜轮替、前期部分地方遭受极端天气等因素导致鲜菜价格环比上涨9.8%;二是季节变化导致鲜果价格环比上涨6.4%;三是中秋、国庆节日消费需求增加,拉动猪肉、鸡蛋价格分别上涨3.7%和2.2%。这几项因素对CPI环比涨幅的贡献达到63.5%,是CPI涨幅攀升的主要原因。
从核心CPI变化情况看,物价走势平稳。1-9月份,我国核心CPI累计同比上涨2.0%,比去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9月份同比上涨1.7%,比上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是近两年来的低点。孟玮表示,这表明经济运行中并无“通胀”风险。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今年物价比去年涨幅扩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负转正的过程。这一点在9月的CPI走高中也得到突出体现: 当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6%,涨幅比上月显著扩大1.9个百分点。
整体上看,王青认为近期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在增多,包括猪周期上行叠加非洲猪瘟疫情推动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国际油价受美国和伊朗地缘政治关系紧张影响走高,以及前期PPI大幅上涨向下游传导等,CPI走势及通胀预期正在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他预计,短期内CPI增速进一步上行的压力可控,10月CPI同比增速或仍将保持在2.5%左右,年底前接近3.0%的概率较低。2019年CPI突破3.0%温和水平的可能性较小。
尽快落实修改后的个税法
近期,关于“消费降级”的讨论较为受到关注。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居民消费运行总体平稳,消费升级的大势没有改变。总体来看,消费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不断增强,从今年三季度数据看,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高。但与此同时,制约当前消费提质扩容的因素依然明显,比如,高标准产品服务供给不足、农村扩消费短板突出等。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从数据来看消费增速的确在下滑,但不存在消费降级。消费增速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收入增速下滑和房地产挤出效应,1-9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累计同比增速下降至5.7%,抑制消费扩张;快速上涨的房价耗费更多的杠杆空间来满足基本的购房需求,挤占消费。这是经济下行时期的正常现象,不是消费降级。
发改委下一步的工作将围绕促进消费者“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展开。
让消费者更加“能消费”。孟玮重点提出要尽快落实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出台相关配套制度和办法,明确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和标准,确保明年1月1日起实施。“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消费才能‘跑起来’”。
另外,还要加大金融支持消费的力度。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降低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生活成本,化解居民消费后顾之忧。
在“愿消费”方面,要构建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一方面,促进实物消费提挡升级,围绕居民吃、穿、用、住、行等领域,聚焦消费细分市场,加大特色产品研发和供给,开发新需求,形成消费新增长点。另一方面,持续推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进一步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引导社会力量进入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居民需求旺盛的服务消费领域,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服务供给。
在“敢消费”方面,要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重点是抓好四个体系建设,包括强化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健全消费后评价体系,完善消费领域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健全消费者维权法律体系。
潘向东认为,未来要实现居民消费增速的上升以及消费结构的转型,关键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实质性的减税降费,提高居民收入;二是从过去粗放式、依赖房地产的经济增长模式中逐渐转型,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三是推动供给侧改革,打破制约中产阶层消费升级的供给体制约束,例如放开医疗、教育行业资本进入门槛,提高旅游市场品质等。
【发改委还谈了这些】
破除民间资本进入重点领域的隐性障碍
近期,高层和监管密集表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10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央行立即于当日宣布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由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中国证券业协会也于22日宣布,已初步形成证券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意向性方案,首次由11家券商达成出资210亿元设立母资管计划,多渠道吸引资金,形成1000亿元的总规模。
发改委也提出了为民营企业解忧纾困的措施。孟玮表示,要下大力气破除民间资本进入重点领域的隐性障碍,取消、减少各类阻碍民间投资的不合理附加条件。还要鼓励地方通过建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开展“银税互动”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
孟玮表示,要紧盯重点领域,积极吸引民间投资参与建设。支持民间资本投入国家重大战略及补短板领域项目。用好PPP模式,重点选择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决策科学合理、回报机制清晰明确、合同规范、使用者付费为主的项目,健全价格、收费动态调整机制,支持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民间投资营造良好氛围。
今年以来,我国民间投资持续保持回升态势,增速始终高于整体投资,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增长8.7%,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比整体投资快3.3个百分点,成为稳投资的重要支撑。
正抓紧研究混改试点企业员工持股等政策
2016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和国资委陆续启动第一批第二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第一批共9家企业,第二批10家。2017年12月,第三批混改试点名单宣布已经确定,一共31家企业。三批混改试点共计囊括50家企业。
与前两批试点相比,第三批混改试点的一个明显不同是地方国企开始入场,31家试点中包括10家央企集团下属子企业和21家地方国企。孟玮在24日的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发改委已批复8家央企子企业试点方案,各地已批复15家地方国企试点方案,其余试点方案也在抓紧履行批复程序。
同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混改试点配套政策,出台了《关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若干政策的意见》,今年8月份印发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税收政策文件汇编》,目前正抓紧研究混改试点企业员工持股等政策。
(记者 顾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