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深刻阐发文化自信的内涵

发稿时间:2018-10-19 13:54:24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欧阳雪梅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一经提出即广受关注,如何理解成为热点话题。陈先达先生以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学养,接连发表论著,积极宣传、阐释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思想内涵及其意义,表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自觉。陈先生2017年出版的《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遵循历史考察和理论思考的双重进路,把文化自信这个理论问题置于纷繁复杂的历史进程中去说明,全面系统地阐发文化自信的相关问题,眼光独到,让人耳目一新,随着著者的娓娓道来,人们对文化自信可以有全面的了解,对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建设文化大国、文化强国,会有深刻理解。

  该书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著者开宗明义,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问题,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基本理论和方法,正确处理古今中外的关系问题。历史是文化之根,是文化产生的土壤和活动舞台,只要考察中国历史的发展,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文化发展的进程,因此文化自信问题是一个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现实性的问题。全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阐释文化及文化自信基本问题,深入探讨文化的定义与功能、文化的本质与基本形态、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使我们在社会历史考察中加深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的认识;在关于中国文化的精神、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文化强国与中国道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等一系列重大、关键性议题的讨论中逻辑地再现了在中国,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吹响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重建了文化自信,从而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该书的强烈问题意识增强了理论感染力。文化自信提出后,有人故意曲解文化自信中文化的内涵,认为其主要是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甚至提出“以儒化马”“以儒代马”等错误言论。该书以“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为题,就反映了著者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文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所以,传统很重要。文化传统有两种,一个是中华民族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文化传统,另一个是在民主革命过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于文化自信,决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时虽然是外来文化,但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提供了用科学态度审视中华传统文化,辨别精华与糟粕,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化的科学态度;而且,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并被中国化成为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成为当代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内容。这不仅从理论上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和可继承性,而且有力驳斥了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中华文化传统断裂的根本原因的谬论,批判了文化虚无主义和复古守旧的保守主义,也解析了近代以来“中体西用”论、“全盘西化”论论争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等文化问题背后的社会背景,有助于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文化自信讨论的深入和健康发展。在思想混乱中,敢于亮剑,显示了学者的社会担当、思想战士的革命品格。

  该书极具可读性。书中保持著者一贯坚持的用哲学思考问题,用学术支撑思想,用思想传递时代,用理论引领发展的风格,基于对文化自信的深刻理解,不仅观点鲜明,表现出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而且“深入浅出”,表述精辟。如在文化及其基本问题中说“文化是精神生产的创造物”“文化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同一性的精神加固器”“当代人类困境不能简单归结为文化危机”等。讨论热点问题,如“儒家文化圈国家和地区的道德教化作用”,不同意中西“文化冲突论”,也不赞赏“东方文化主导论”,回答了可不可以“尊孔读经”等等。该书不仅讲道理,表现出历史感、现实感和理论冲击力,还很有文采,兼具哲学的遐思、史学的深沉、文学的优美,读罢令人掩卷回味。作为读者,期待有更多“信马”和“姓马”的专家如本书著者一般,用最质朴的语言、最明快的话语,去表达深刻的思想,使马克思主义思想走出殿堂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思想盛宴,才能展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关注生活、立足实践、面对群众原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优良传统。■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