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顺应发展所需,抢抓重大机遇
新宜吉跨行政区转型合作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 位于江西省中西部地区,包括新余市渝水区和分宜县、宜春市樟树市和上高县、吉安市新干县和峡江县。三市六县山水相依、人缘相亲、道路相通、产业相关、文化相融,具有深厚情感纽带、广泛心理认同和较好经济基础,特别是国家和我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新宜吉转型合作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和机遇。
一是从地缘关系上看,历史同源、地理相接。明清时期的临江府就辖治了今天的樟树、新干、渝水、峡江四个县区,人文、经贸的区间交流由来已久,情感基础深厚。如今,上高、樟树、新干、峡江四县,分别与新余市北面、东面、南面毗邻接壤,呈环状拱合之势,车程均在1小时内,地理上与各自所属政治中心宜春、吉安较远,与新余距离更近、交流更频,当地很多群众选择就近从业、入学、就医和通婚。仅2017年新干、峡江两县就有近2000人在余购房置业,最近的村有80%小孩在余就读中学。
二是从区域经济上看,整体较强、实力不均。六县区域面积8354平方公里、人口271万人,2017年生产总值1906亿元、财政收入250.48亿元,以占全省5%的国土面积和6%的人口,贡献了9.3%的经济总量,是江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新余市虽然人口、面积在全省最小,但“小个头”有“大力气”,城镇化率高达70.1%、工业化率达56.3%,居全省前列。这种“两低两高”的瓶颈制约,使其经济结构调整受限、资源要素配置不畅、环境承载容量不足,需要扩展区域辐射力、带动力。周边四县国土面积虽然差不多,但经济实力相差较大,樟树是全国百强县、全省十强县,2017年GDP375.6亿元,一枝独秀;上高、新干GDP均过百亿,分别达162.5亿元、129.8亿元,实力中上;而峡江GDP只有72.98亿元,全省靠后。区域内各县以强带弱、合作发展之念长期存在,急需建立经济发展联合体,促成赣中合力发展。
三是从产业发展上看,关联度高、互补性强。如上高的鞋业、分宜的麻纺、峡江的生物医药、渝水的钢铁深加工、新干的盐卤药化、樟树的药酒盐金属家具等产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仅新钢公司去年发往樟树的各类钢产品就达7.5万吨。同时,各地的资源错位空置,可开发利用,合作空间广阔。如新余钢铁集团去年物流成本近40亿元,有800多万吨货物通过铁水、汽水联运方式运输,但走水路须通过距离较远的南昌港或九江港转运,每吨物流成本比沿海地区企业高出近200元。位于新余高新区的国内锂电龙头赣锋锂业,是全球最大的矿石提锂产业化基地,每年进口矿石60余万吨,并有大量产品远销海外,也只能通过南昌港或九江港转运,物流成本高达5000万元。它们都因樟树港、峡江港基础设施达不到物流要求,虽近在咫尺,却望“港”兴叹。如提升改造峡江水利枢纽码头、樟树港河西码头,依托两港开展水路联运,可有效降低区域内工业企业货运成本。
四是从合作前景上看,大势所趋、空间广阔。江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区域合作发展呈蓬勃态势,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已成为提升地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试验区连接赣中赣西,地处环鄱阳湖城市群与长株潭城市群的结合部。大南昌都市圈与六县毗邻,龙头的带动效应将快速辐射到六县,沪昆高铁、京九高铁分别横穿纵贯六县,将进一步提升试验区同城化水平,尤其随着转型战略的实施,交通基础设施、产业融合发展、区域市场体系一体化等加快推进,该板块崛起之势彰显,将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把握改革方向,搞好顶层设计
随着六县交往日益加深,在边际联谊联通、资源开发利用、商品贸易往来、特色农业发展、旅游经济协作、河流生态保护等方面合作意愿也是愈加强烈。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全省区域发展格局,作出建设新宜吉跨行政区转型合作发展重大决策部署,以新余为龙头,带动三市六县抱团发展。
一是构建“一体化”发展格局。把试验区建设纳入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新宜吉六县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按照协调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的要求,围绕“交通联通、空间协同、产业联动、环境共保、民生共享”一体化思路,提出新宜吉六县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实现路径。新余市主动作为,主要领导率队走访周边市县,互畅信息、共商大计,积极与省发改委对接,深入调研、全力配合,出台了《新宜吉六县跨行政区转型合作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功能定位、产业板块、城镇体系三大空间布局,制定了设施、产业、贸易、资金、民生五大领域主要发展任务,明确了财税金融、国土资源、产业引导、生态环保等方面优惠政策,采取倾斜产业发展基金、降低金融机构信贷利率、优先列省重大项目、保障建设用地指标等方式,支持落户试验区的产业项目和企业。
二是明确 “打造三区”的战略定位。围绕“深化融合发展,推动合作示范”之主题,致力将试验区打造成江西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城乡统筹发展样板区、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目标到2020年,共建共享的基础设施框架体系初步形成,产业对接合作初见成效,联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初步构建,全方面跨区域合作格局基本构建,试验区内经济增幅达全省前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是建立“1+3+6”的协调机制。“1”即省级层面成立由省政府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省直有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决策。“3”即三市成立由市政府领导领衔的联络处,发改等部门具体衔接,对接方案落实;联络处下设合作办(设在新余发改委),负责日常沟通协调,六县选派干部常驻办公。“6”即六县成立县级层面项目推进小组,负责项目的具体执行。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协调,按“联合主办、轮流承办”方式,确定每年5月下旬,六县政府轮流举办试验区合作大会,3月、11月分别召开省市县三级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基础设施对接、公共服务共享、产业协作推进等重大问题,推动举措落实。今年5月,新余市渝水区承办了首届新宜吉六县跨行政区转型合作大会,发布了Logo和《新宜吉六县跨行政区转型合作试验区建设合作宣言》,开通了试验区官方网站,签署了首批15个合作项目,已开工3个重点项目,第二届合作大会由上高县承办。
四是作出 “三个推进”的战术安排。立足满足群众之需,新余率先提出“小而实项目快速推进、中大型项目强力推进、中长期项目统筹推进”的“三个推进”战术安排,将项目作为改革之重,得到试验区各方一致赞同,共同谋划出35个重点合作、直惠民生项目,其中小而实项目12个,大中型项目9个,中长期项目14个。省级层面负责项目资金补助和争取,市级层面负责协调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县级层面负责项目实施落地。一些项目拉近距离、连起人心,比如,渝水与新干交界处的赣粤高速新干出口,由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昌泰公司投资1200多万扩建至“两进四出”,通行条件极大改善;开通了渝水至新干公交化客运班线、新余高铁站至上高快速大巴班线,票价降幅60%,通达时间缩短半小时。一些项目共享资源、收获长利,比如,试验区旅游联盟,实行广告互换、客源互通、品牌互推、节庆展会互邀请,13个主要旅游景区向居民减免门票,票价降幅达50%。新钢集团联合中国物流等共同投资50亿元建设樟树港河西港区码头,每年可减少物流成本2000万元。
三、围绕重点领域,深化转型合作
以“关注民生、解决问题、立足项目”为原则,重点围绕互联互通、产业升级、生态文明、深化开放等方面深化转型合作,逐步建立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区域发展“支撑力”。以互联互通为基础,先行交通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多式联运、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形成试验区“半小时经济圈”。提升改造和修建一批高速公路出口、快速通道,构筑和完善区域公路交通运输网络;稳步推进蒙华铁路煤运通道建设、新余至吉安等铁路前期研究工作,谋划新余至樟树至抚州城际铁路;积极推进分宜、樟树、上高、新干通用机场建设,实现区域内客货快速运送;打通赣江流域航道,加快内河航运与其它运输方式的衔接,以多式联运提升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二是推进生态建设,打造美丽江西“先行区”。强化体制机制建设,探索联合制定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联合开展生态补偿机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进环保信用体系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强化生态保护治理力度,协同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探索区域一体的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推动完善再生资源在线交易系统,构建统一的生态安全屏障。强化应急联动合作,建立健全跨区域联合治污工作机制,推动水、大气污染防治实现跨流域、跨县(区)联防联控,共同应对区域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
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区域经济“新引擎”。做特优势工业,大力发展上高鞋业、分宜麻纺、樟树和峡江的生物医药、渝水的钢铁、新干的盐卤药化和机械机电等优势特色产业,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建设一批“飞地”产业园,促进工业组团式承接和集群发展。做优生态农业,通过资源整合,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造绿色农产品供应示范基地。做精现代服务业,充分挖掘与整合六县的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推出一批独具特色、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精品线路,建立试验区一体化旅游圈。以“互联网”为依托,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网上采购等新型流通模式。
四是创新开放模式,释放开放合作“新动能”。大力扶持樟树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新余中国南方农业工程机械展览会、新余国际麻纺博览会等经贸合作平台建设。建立六县联合招商机制,共同打造试验区口岸查验区,合作开通铁海联运五定班列,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大力清除区域性壁垒和障碍,建设六县一体化市场,促进资金、人才、技术、能源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来源:新余市委改革办 编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通联部 卢志文 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