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三大规律”,即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这是新时代高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根本遵循。
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高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化科学理论指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强调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意义。高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最重要的就是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在办学方向上,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又红又专、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坚持强化科学理论武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突出了科学理论指导引领的重要性。高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引领作用,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作为重要职责,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明确了高校的一切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展开。高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接受德育思想,不断提高德育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遵循教书育人规律
高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必须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引导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当好大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塑造者。
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更好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时刻关心党和国家的命运,把自己的学问用于伟大的社会实践,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倡导研究未知、探索新知,鼓励学术争鸣、学术创新,活跃校园学术氛围,提升校园学术水平,同时要培育严谨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恪守学术规范。
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高校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为高校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提供了行动指南。
注重知识体系的搭建。充分发挥高校对大学生知识体系搭建的决定性作用,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校风学风等方面加强科学配置,为大学生成长提供良好条件。同时高校还应通过多种途径给大学生提供实习锻炼的机会,帮助大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过程中提高利用所学知识的自觉性。
注重价值观的塑造。把握大学生易受环境影响的特征,在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贴近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采取平等沟通、互动交流的方式。同时高校要发挥经师、业师、人师汇集的优势,让大学生接受环境的熏陶,释放大学文化涵养作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绵绵用力,在潜移默化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注重情感心理的培育。以大学生为本,把握大学生的情感心理特点,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大学生年龄多数在18至25岁之间,处于青年过渡到成人阶段,思想活跃、朝气蓬勃、富有活力、具有创造性,但情感心理尚未成熟,因而导致不少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自己,难以适应环境变化。高校要真正围绕大学生、关心大学生、服务大学生,把握大学生的心理、性格、特征、行为等情况,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