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含失智老人)4063万人,他们最需要医养结合服务,但目前的医疗服务体系不能接纳他们,只有20%的养老机构有医疗服务功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杭州市委会主委、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卫红带来了关于加强对医养结合机构支持和监管的建议。
罗卫红指出,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下发了有关医养结合的文件进行顶层设计。目前全国各地落实虽取得初步成果,但实践中仍有不少问题需加以解决。
“目前以医疗为中心的现行医保支付政策对老年人的医疗健康服务项目未出台相关支付标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养老照料中心从规划布局到运作机制存在‘两张皮’现象等问题都需要更多关注。”罗卫红说。
罗卫红从顶层设计、规划布局、政策完善、构建基层医养一体化服务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她的建议。
“基层养老、卫生服务机构最好能从规划、布点开始,就一体化地来考虑。可按比例测算卫生部门、民政部门应建立的护理床位数。”罗卫红说,可以通过鼓励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增设医养结合病床或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提高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护理科室覆盖率、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的有机融合、开展签约服务等方式加快医疗养老机构转型升级。
除了城市,农村医养结合落实也需要重视。罗卫红认为,可考虑借鉴上海等地做法,每次上门服务付给医护人员一定的费用,对困难老人进行补贴或政府购买服务。对签约责任医生按服务数量及质量进行考核,以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就医养结合所需费用问题,罗卫红提出,可针对医养结合服务对象的不同,涉及医疗的费用由医保承担;涉及长期照护的,由护理补贴、服务补贴或护理保险资金承担。
“最好参考发达国家的做法,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老年人如果失能,不能长期住院。子女又都要上班,专门雇人照顾老人的经济负担会很重。如果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老年人失能后由保险公司来赔付,可以减轻家属负担。”罗卫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