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胜联说,2017年,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多次发布关于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应该说对非法校园金融机构起到了较好的管控作用。
罗胜联表示,通过“疏堵结合”的政策,暂停非持牌金融机构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同时,鼓励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开发高校助学、培训、消费、创业等金融产品,为校园金融开“正门”。
作为高校的管理者,罗胜联认为,应该正视当代大学生的合理需求,不管是对于创业需求,还是对未来美好生活预期的消费需求,合规金融机构都应该支持,不能因为有个别“校园贷”乱象,就不去发展和满足年轻人的消费需求。
罗胜联表示,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平台合作,开发校园金融产品。合规金融机构能够大大提升服务在校大学生的效率,让合规校园金融产品的覆盖范围更大、借款成本更低、风险更小,在校大学生才能真正享受到普惠金融的便利,远离不法“校园贷”的危害。
此外,罗胜联认为,“校园贷之前恶性事件频发,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用户借款信息无法共享,导致多头借贷行为始终难以杜绝,助长了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并导致部分极端案例的发生。”
罗胜联指出,如今即使是银行进校园,“数据孤岛”的问题也一样存在。今年年初,央行受理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筹)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信联的成立有望打破征信市场的“数据孤岛”现象,减少“多头借贷”乱象,降低行业风险。
“不过略有遗憾的是,目前仅有8家民营征信机构直接参与到信联建设,用户群的覆盖面和数据量必然受到限制”,罗胜联认为,“未来如果要让校园金融更好地开正门,就有必要扩大信联参与主体范围,丰富用户数据维度,以彻底解决‘数据孤岛’问题。”
罗胜联说,要解决“校园贷”乱象,在开“正门”的同时,不能忽视大学生金融信用安全教育,并加大对非法“校园贷”的打击力度。各大高校可以邀请有实力的金融、监管机构专业人员,在校内开展金融、网络知识讲座等,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考虑把信用安全教育列入必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