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做法
坚持把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唐山新旧动能平稳接力的关键,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纵深、进行到底。
(一)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上级改革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一是紧跟上级改革步伐。对中央、省委深改组会议精神,市委深改组会议第一时间进行学习传达。精准承接落实省委2017年改革工作要点,制定唐山市2017年改革要点,明确各领域改革的主攻方向、重点任务和路线图、时间表。二是对标对表推进改革。坚持向中央看齐,吃透中央和省委改革文件精神,对上级改革文件确定的目标要求、改革措施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审议各领域改革文件时重点把好政治关、政策关,确保唐山市出台的改革文件与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步调一致。三是强化改革统筹协同。在高标准、高质量承接落实上级部署改革任务的基础上,围绕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建设创新型唐山、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该市中心工作,出台了一批管总的实施意见,使各项改革紧扣唐山实际,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更好转化为唐山发展的强大动力。2017年,市委深改组共召开10次会议,研究审议39个重点改革事项,听取汇报6项,市本级出台改革文件147个。省委深改组会议审议出台的改革方案,唐山市已全部按要求出台相关意见并落实到位。
(二)坚持督考合一,狠抓督察问效,强力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一是坚持项目化推进。对年度工作要点确定改革任务,逐一制定运行图,实行台账管理,倒排工期、挂账督办,做到目标要求、责任分工、完成时限、工作路径、成果形式“五个明确”。市委深改组牵总,市委改革办和各专项小组统筹协调,对承担改革任务的责任单位全程跟进,每月一汇总,每季一调度,及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二是强化督察问效。坚持推行一把手抓改革督察“清单+责任制”做法,明确要求各单位一把手至少抓1项改革督察。对近3年来省委深改组审议事项进行“回头看”,将245项需承接落实事项全部纳入督察范围;选取钢铁去产能、解决房地产遗留问题、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小微企业“双创”等重点改革任务,通过改革办专员督察与部门联合督察等形式,逐项跟踪问效,形成33个督察通报,下发40份整改意见书。三是推行督考合一。形成日常督察与年度改革专项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加大日常督察结果在考核中的权重。
(三)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领推进改革,力争对全局性改革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实行“三对接”机制,对接中央和省定期梳理上级拟部署的改革试点线索,交办有关单位重点跟进;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根据试点线索和自身掌握情况,主动对接国家部委和省直部门,积极争取试点落户;对争取到的改革试点,有关单位第一时间对接市委改革办,纳入台账管理,确保各项改革试点任务高效有序推进。2017年,该市新争取产融合作试点城市、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花香果巷田园综合体试点等国家级改革试点16项,新争取大学生创新创业试点城市、首批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县等省级改革试点15项,争取试点数量在全省领先。二是切实发挥试点突破引领作用。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把确定改革试点的权限下放到县(市、区),引导各地将试点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抓手,着力推进以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双创”示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一批具有全局性、引领性作用的改革试点。三是大力宣传推介试点进展及经验。坚持成熟一项、总结一项、推广一项。开发区优化整合、国际产能合作新机制2个典型案例,入选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24个面向全国推广复制的典型案例;迁安市海绵化改造占地180亩的君和广场小区,入选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在全国进行推广;唐山两大库区进行网箱养鱼清理的生态补偿试点经验在《新华社》刊发;唐山法院试点跨域立案服务一体化改革经验在《人民日报》刊发。截至目前,该市承担的72项国家级、62项省级改革试点,已分别完成37项、35项,有26个试点经验面向全省、全国进行推广。
(四)抓住关键少数,层层落实改革主体责任,为改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党政主要领导同志切实履行“第一责任”,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重点事项亲自对接、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扑下身子抓落实。出台《关于加大督察力度狠抓改革落实的通知》,明确唐山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分包事关全局的重要试点和重点难点改革任务。市委深改组成员、各专项小组组长,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主要领导都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担起改革主体责任,亲自抓改革工作183项,在该市上下形成了抓改革、督进度、促落实的良好氛围。
(五)坚持改革戏大家唱,建起联络员队伍、多媒体互动双通道,努力提高群众改革获得感。在全国首创改革群众联络员机制。通过定期座谈、征求意见、微信互动、意见办理等形式,引导各界群众更好地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此做法被中央改革办以《河北唐山建立改革群众联络员制度》为题专题刊发,得到社会各界和群众广泛好评,有些省市专门赴唐学习考察。主动作为,积极传递唐山改革“好声音”。办好《改革动态》内刊,全年编发57期、106条信息,交流各单位改革经验。在省委改革办《河北改革动态》刊发唐山改革经验信息34条,名次居全省第一。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专版刊发唐山市2篇改革经验,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二,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第一。在全省首创官方改革微信公众号,全年共推送改革信息735篇,多角度、立体化推介唐山改革声音。《改革内参》刊发唐山市改革经验3篇,进一步扩大了唐山改革在全国影响力。
二、工作成效
2017年该市更加注重抓改革落实,更加注重系统集成,难题破解,基层探索,改革质量提升,改革成效进一步显现。
(一)着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好“去、增”两盘棋。坚决去产能,提前三个月完成炼钢993万吨、炼铁576万吨压减任务。精准去库存,截至2017年底,该市商品房库存1171.03万平方米,去化周期16.3个月,处于合理区间。强力解决购房户“办证难”“入住(回迁)难”问题,为14.97万户居民办理“两证”,让3.8万户居民搬进新房、圆上安居梦。严格落实去杠杆政策,银行加权平均利率达到5.57%。扎实培育新动能,围绕增新兴产业、增临港产业、增城市经济、增传统产业、增园区经济、增现代农业,出台鼓励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施意见、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0条措施等改革政策文件,促进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该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863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高铁装备、特种机器人成为京津冀最大的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7.2%,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70.7%,新增注册企业数量增长21.5%。二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实施京津企业来唐“落地签”政策,抓好产业对接,加速推动京冀曹妃甸、津冀(芦·汉)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年实施京津产业转移项目234个、总投资2420.45亿元。推进京津科技成果到唐山产业化,京津冀钢铁联盟协同创新研究院成功落户迁安市,引进京津科技招商转化项目58项。深化与京津在教育、旅游、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合作,实施项目29个、投资46.5亿元。推动交通一体化,京唐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唐廊高速、京秦二通道有序推进,京津唐半小时交通圈加速形成。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印发《关于2017年第一批向县(市、区)下放设区市行政权力事项和取消调整市政府部门行政权力事项的通知》,下放、取消调整81项市政府行政权力事项。衔接落实国务院第三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39项。市县两级行政审批局提前挂牌运行,将市发改委等22个单位的197项行政审批事项划转到市行政审批局,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当场审批办结率提高3倍。市本级保留行政权力事项1776项,精简比例为58%。四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二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扩大电子执照使用范围,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截至2017年底,市场主体达到48.48万户,同比增长14.35%;万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达到618户,万人拥有企业129户。五是积极推进国企改革。出台《唐山市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加快剥离国企办社会职能,完成签订正式分离移交协议50.8万户次,超额完成省达目标,其中省试点单位开滦集团已全部签订正式协议、完成资产交割。推进北京金隅与唐山重装集团重组,完成《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六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落实“三权分置”,出台《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村庄不动产权籍调查综合排名全省第一。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出台《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汉沽管理区被确定为省级试点。推进农垦改革发展,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实现全覆盖,2017年共办理完成大宗林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业务8宗,涉及土地7500亩,交易金额6135万元。鼓励支持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发展,该市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已发展到1234个,带动21.5万农户,年经营收入29.67亿元;唐山市11家专业合作社被命名为省级示范组织。该市12个农业县(市、区)全部纳入国家或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试点,其中曹妃甸区、玉田县已率先创建成为全国第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试点工作在全省排名第一。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出台《关于推进智慧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该市农业产业进行深度融合。供销社改革扎实推进,涌现出遵化基层社改造模式、玉田供销社农业合作系列化服务模式、丰润农村金融服务利民惠农模式等典型,其中遵化模式被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刊发。2017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率提高到69%。
(二)着力推进民主法治领域改革,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更加巩固。一是制定政党协商实施办法。规范政党协商的内容、健全政党协商的保障机制等,进一步加强市委与各民主党派市委会的政党协商。二是推进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衔接。围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增进人民福祉、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历史文化保护,编制《唐山市2017-2022年立法规划》,调整修订《唐山市2017年立法计划》《清东陵保护管理办法》。三是建立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健全国有资产监督机制,规范了市人大常委会履行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职责。四是推进“三项制度”试点工作。制定出台唐山市行政执法公示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查办法等相关文件,该市44个市级执法部门、18个县(市、区)的569个执法主体全部建立三项制度,涉及市本级69个执法主体共4236项行政事项,全部在网站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五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制定《唐山市检察机关关于全面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人员分类责任规定》等文件,完成司法人员分类管理,该市有503名检察官、596名法官完成入额。制定《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的机制更加完善。六是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在市县两级城管、交通、农牧等16个领域推进执法改革,选择5个镇(乡)开展试点,目前,该市14个县(市、区)共设置39个执法机构,比试点前减少117个,综合执法力量深度整合,协作机制加速建立。七是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72家市级行业协会商会全部脱钩,脱钩率100%;县级行业协会商会注销撤销89家、完成脱钩94家,脱钩率100%。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工作已全部完成,在全省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八是推进城乡治理能力建设。制定《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指导意见》和《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实现了警种和部门联勤联动,四级联网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稳步推进,该市立案数量同比下降20%。成立合成作战中心,侦破一大批性质恶劣、影响广泛的大案要案。
(三)着力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文化领域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一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改革。形成意识形态状况调查报告,并逐条逐项对照省委要求,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督导检查,推动主体责任落实。二是加强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建设。印发《关于加强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规范整治文化领域行业组织,目前,该市共保留文化团体、协会75家,职能定位更加清晰、内部管理更加规范。三是健全互联网管理体制。制定《唐山市敏感热点及突发事件互联网应急管理预案》和《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四是大力推动唐山文化“走出去”。在中央级媒体推出《中国工业旅游产业发展联合体成立推动工业城市转型发展》《迁安长城山野绿道:山花烂漫醉游人旅游开发富农民》《唐山遵化打造山水型文化型旅游度假目的地》等20余篇新闻稿件,进一步提升唐山文化知名度。评剧《喊一声妈妈》等8部作品获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五是进一步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印发《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任务分工方案》,举行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暨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唐山师院、唐山一中等10所学校定为首批戏曲文化进校园示范校,进一步传承“冀东三支花”等地域文化。六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丰南、迁安位列首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名单,并在全省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得到省文化厅和专家组的高度肯定。七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唐山市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功举办首届旅发大会、中国工业旅游产业发展联合大会。中国(唐山)工业博物馆、开滦国家矿山公园蒸汽机车博物馆、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富有唐山特色的工业旅游文化项目正式亮相。以迁西、遵化、迁安三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龙头的休闲度假、生态运动、文化体验、现代农业等12大类旅游产品成为市场新热点,其中乐丫生态文化主题酒店、遵化穷棒子文化博览园等一批文化主题酒店投入使用,迁西县花乡果巷小镇被评为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此外,唐山市积极承接京津转移文化企业,目前已承接落地文产项目70个,全省排名第一。
(四)着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社会民生领域改革有力推进。科技方面。建立科技计划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出台《唐山市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与扶持实施细则》《唐山市鼓励引进“双创”示范品牌机构实施细则》《唐山市资助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细则》《唐山市小微企业专利扶持制定政策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教育方面。印发《关于规范幼儿园收费项目调整收费标准的实施方案》,确定收费标准并全部调整到位。推进京津冀教育科技协同创新建设,该市13所特教学校与京津优质教育资源全部实现对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唐山市职教中心升到名牌一档。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在高校进一步形成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大力推进普惠优质学前教育,在全省学前教育推进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医药卫生方面。出台《唐山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财政补偿暂行办法》,将市本级财政投入经费去除离退休人员等费用外,全部作为市直公立医院奖励基金。建立了第三方平台,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三流合一”,实行招标采购多地专家共同评审,已完成的第一轮耗材招标采购(骨科类)较现行采购价下降36.7%。在7所市直属三级医院试点开展DRG收付费改革,被国家卫计委纳入6个国家级DRG收付费改革试点单位共同进行管理。抓好按病种支付方式改革,新选取102个病种实行按病种收费,有效提高医保实际补偿比,减少患者经济负担,让广大参保居民从改革中受益。推进医联体建设,建成涵盖5大城市医疗集团、6个县域医共体试点、47个专科联盟,覆盖城乡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唐山市医改经验在全省医改工作推进会上作了典型发言。社会保障方面。城乡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比例由50%提至最高80%,救助最高限额由5万元提高至8万元。印发《关于调整唐山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的通知》,将该市农村集中、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调整为唐山市农村低保标准的1.6倍、1.4倍,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城市低保标准的1.5倍。出台《关于深化该市农村低保精准认定精准核查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圆满完成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录入信息精准度居全省第一。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成立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率先出台《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唐山市综合减灾能力的实施意见》,并在全国防灾减灾救灾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五)着力建设生态唐山,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更加健全。一是构建环保监管制度体系。印发《唐山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唐山市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关于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意见》。完成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调整环保机构隶属关系,重构监测、监察、执法、许可、审批等环境治理制度。2017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05天,同比增加5天。二是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该市13个地下水超采试点县区全部完成水资源使用权分配方案核定和《县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编制备案工作。推进水资源税精准管理,《多方合作试点先行全面提升水资源计量管理质量》的经验做法,在全省水资源税远程监控信息联网试点现场观摩会议上推广。三是推进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确定166家第二批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企业,预计总保额20亿元,完成首例污染案理赔金额22.78万元。连续两年,投保企业数量、总保费和总保额均在全省乃至全国遥遥领先。四是全面推行河长制。发布《唐山市河长制工作方案》,确立市县乡三级河长组织体系,明确市级河长7名、县级河长144名、乡级河长812名,设立市级河长的河湖7条(座)、县级河长的河湖199条(座)、乡级河长的河湖1172条(座),形成水系治理新格局。五是探索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印发《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明确六大治理领域,强化政策支持和引导,为提高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促进环保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六是强力推进节能削煤降碳。2017年,预计单位GDP能耗比去年同期下降4.20%,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70%。
(六)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公平正义的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方面,一是完善干部选拔任用配套制度。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1+N”制度体系,即《市委管理干部日常任免工作流程》以及市管干部选拔任用动议、民主推荐、考察等多个办法,提高干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探索建立的干部干事档案、创新干部考评等经验做法先后被《改革内参》《领导科学》等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二是实施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工程。举办市管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7期,培训1171名领导干部。三是探索容错纠错机制。实行了“担当干部优先保护、改革创新优先支持、亮点工作优先奖励”三项措施,努力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该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宣传推广。四是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行动。出台《唐山市农村城市社区国有企业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五个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十条标准》,被省委组织部《基层组织建设情况通报》全文刊发。885个后进党组织已基本实现转化,重点培树251个优秀党建示范点、36个党建示范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93.45%和94.88%。在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方面,一是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围绕监察委内部运转、纪法衔接、法法衔接等核心业务,组建工作专班,积极推进人员转隶、机构组建。以丰南区为试点,探索形成执纪监督与执纪审查部门分设的工作模式,在全省推广。二是以强力问责督促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该市“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累计整改21284件,组织处理267人,纪律处分570人,移交司法42人,问责领导干部484人。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累计整改18822件,组织处理2533人,纪律处分964人,移交司法39人,问责领导干部258人。三是推进市本级巡察机构建设和市县巡察上下联动。健全巡察工作制度体系,印发《巡察工作规划(2017—2021)》《巡察工作人才库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等系列文件,构建了市县巡察责任机制、组织机制、工作机制。市县两级设立巡察办15个、巡察组64个、在编人员249人,已进驻单位136家,巡察发现问题722个、问题线索360件。唐山市建立市县巡察三项新机制做法被《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并在全省巡视巡察工作座谈会上做典型推介。四是实现市一级纪检机构派驻全覆盖。收回原有48家纪检组,采取综合派驻和单独派驻两种形式,将监督覆盖面扩大到79家市直单位。出台《市纪委副书记分管派驻机构工作办法》《市纪委加强派驻机构管理内部协调会制度》《关于规范纪检组职责权限和管理保障的办法(试行)》等制度文件。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唐山市改革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改革决策部署,破除制约发展体制机制弊端,为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两个率先”,奋力谱写新时代唐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强保障。将着重推动以下重点领域改革:推进解决经济发展活力、效率和动能来源的改革。继续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改革、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放管服”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方面的改革。加快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瞄准新目标、确立新标准、探索新路径、培育新动能、制定新政策,奋力推动唐山制造向唐山智造、唐山产品向唐山品牌、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迈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的“四最”唐山品牌。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进解决收入、财富和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改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金融财税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经济能力。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着力推进“一港双城”建设、实施错位融合发展战略。着力发展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强化扶贫攻坚和推动先进地区优化发展。推进解决民生、生态环境等方面短板的改革。大力推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改革。着力建设生态唐山,实施生态保护与治理相结合改革,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改革。实现绿色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坚定不移抓好教育文化体育改革、“三医联动”改革。办好实事工程,提高就业质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改革。健全和完善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工作机制,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社会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快社会治安综合防控和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打造平安、法治、和谐唐山。推广基层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编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通联部 卢志文 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