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

发稿时间:2018-02-02 14:26:48
来源:人民论坛网作者:韩庆祥

  作者: 中共中央党校校务委员会委员、副教育长、教授 韩庆祥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十九大报告中的这一重大政治论断非常重要,关系到我们如何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

  在发展历程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从前半程走向了后半程。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前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十八大以前,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十八大以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半程。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是后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

  在历史方位上,从“欠发展”走向“发展起来”。邓小平同志曾说:“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准来划分,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历史方位:欠发展时期的历史方位和发展起来以后的历史方位。十八大以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方位主要是欠发展时期,所以邓小平同志讲“发展才是硬道理”;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历史方位。

  在历史使命上,由“富起来”走向“强起来”。1978年以后,中国共产党人担负的历史使命,就是使中国人民、使中国富起来。十八大以前,这个历史使命总体完成了。十八大以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肩负起的新的历史使命,即实现“强起来”的目标。十九大报告就是实现“强起来”的宣言书和行动纲领,这个新时代就是强国时代。

  在主要矛盾上,由物质文化需求转变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我国“欠发展”历史方位中的社会主要矛盾。十八大以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此可见,人民需要的外延得以拓展,内涵得以升级;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则是生产进一步转型升级之时遇到的矛盾。

  在改革问题上,由问题倒逼改革走向理论自觉。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一届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上,既摸着石头过河,又注重进行顶层设计,尤其是从理论上进行顶层设计,理论自觉更加突出。

  在经济发展上,由过去的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转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

  在发展特点上,由依附性走向主体性。1978年以后,我们开始超越“苏联模式”,强调“有中国特色”。当年我们理解“中国特色”,主要是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发展水平四方面论证其合理性。尽管如此,我们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模式的影响,表现出“跟跑”的特点。进入新时代,我们在理解“中国特色”和中国现代化时的境界有所提高,不仅使“中国特色”具有了世界意义和理论引领作用,也使中国现代化在某些方面具有了“领跑”的特点。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