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M2与GDP的比例超过了200%,与日本的水平大体相当,远超美国,从利率水平来看,同期日本央行政策利率为-0.1%,美国为1.1%。我国货币政策环境更为宽松,资金成本反而更高,说明金融体制存在扭曲。名目繁多的中国特色衍生品令人眼花心乱,同业资金池、万能险、P2P、非标,还有非非标、现金贷等层出不穷,相互叠加,不断抬高资金成本。相比之下,美国十年前的金融市场,各种衍生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是有定义的,比如说NBS、CBS、CDO等,都是经过备案的,而我国则更为复杂,需要穿透到产品的底层才能识别真实的风险收益特征。我国的金融机构除常规的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之外,各类中国特色的金融和类金融机构,区域性金融市场创新设立更是眼花眼花缭乱。”楼继伟说。
但通过与美国十年前的场景对比,楼继伟认为我国能够打赢这场攻坚战。
第一,高层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求,抓紧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而美国前财长保尔森曾说,2006年他上任后不久就感到金融风险,但社会没有共识,自己手中也没有任何武器,眼看着风险爆发。”
第二,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求之后,特别是监管部门已经行动起来,要求资产回表,收紧同业,严控地方政府变相发债等。金融机构也在加强风险控制,全社会认识到“灰犀牛事件”,但当时的美国金融界除极少数发出警告外,全社会没有共识,整体上没有防范由灰变黑的认识,直至雷曼倒闭、黑天鹅出现,整治乱象和救治系统性风险共识才逐步形成。
第三,对关键风险点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早就指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金融要回归本源,为实体经济服务,这实际上是指出房地产金融化和金融脱实向虚是最重要的宏观风险点,而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产权法》,这样的美国梦深入人心,而不去管有没有实际能力。在金融市场上,以房贷为顶层资产的MBS已经衍生出了一系列产品,最终两者交织传染、相互激励,风险爆发。
第四,整体环境。金融危机之后,G20峰会等系列会议,除了合力拯救全球经济之外,对加强金融监管形成共识,并不断具体化。我国对主要金融机构监管基本上是符合金融监管的,使我国增加了信心。美国当时没有这个环境,危机爆发时风险集中暴露在七大主要金融机构。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在“2018冬季达沃斯论坛”谈到争取在未来三年左右的时间打赢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对此,楼继伟表示赞同,“如果能够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这一问题,名义利率过高的问题也能够随之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