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治理队伍的信息化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社区的突出变化是社区结构和矛盾的复杂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治理难度的增加。城市人口总量增长,密度提高,带来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增加,既为城市发展带来活力,但也隐含着治安、教育、政治参与等方面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加剧,对专业的护理、健康、营养方面的需求增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凸显,需求层次不断提高,需求类型日益多元。比如,老龄人口的健康、养老、陪护诉求;中等收入群体的安全、教育、环保诉求;再加上停车、养犬、文化生活等一般性社会诉求;等等。这些差异化的诉求往往在社区中集中呈现,要求社区治理必须能够融合各类人群,满足各种需求。
随着“单位制”的解体,相互联结的“单位人”开始变为相对独立的“社会人”,社会治理的压力也由单位转移到社区。原有的社会纽带改变之后,互联网成为替代性的新的社会联结形式,互联网的强大串联能力、动员能力和隐蔽特征,给未来的社会治理带来深远的影响。由于信息化和城市化的叠加,社区居民的信息获取方式、组织动员方式、抗争和诉求方式都在“互联网化”。然而,在相当一部分社区中,社区党建、社区活动、社区动员、社区沟通、居民服务和社区事务办理等一些事务还是沿用传统方式,不少社区的治理队伍也存在跟不上智慧治理需求的问题。实践表明,信息化工具应用较好的社区,往往社区服务和社区活动也组织得较好,居民对社区和社区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也更强。
另外,我国城市社区还存在诸如流动人口的政治参与和社会权利保障、拆迁等问题。这些问题成因复杂、涉及面广,虽然发生在社区,但解决问题的权力和资源往往不在社区,这要求广大社区工作者必须有较强的整合能力、资源动员能力和沟通技巧。
上述种种变化决定了新时代城市基层社区治理必须是融合治理、智慧治理。融合治理,既强调各类社会人群的融合以及他们不同诉求的融合,也要求治理主体和治理资源的融合。智慧治理则要求我们必须主动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动治理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
突出“人本”的城市治理之道
城市化发展过程和社会结构扁平化过程往往是一致的。城市中的新兴行业正在制造一个日益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又必然进入城市社区。因此,城市社区是中等收入群体大量集聚的政治空间。他们所期望的“美好生活”是什么?什么样的议题能吸引他们参与?他们对社区治理的基本诉求是什么?如何用他们听得懂、愿意听的话语方式同他们进行沟通?可以说,不了解中等收入群体的思维方式、话语方式和社会诉求,很难开展有效的城市社区治理。
城市中等收入群体更加强调自主、参与、多元、权利的公民文化。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公民的自主性不断增强,城市居民自由表达的意愿和权利意识都大大增强。他们不仅要求更加广泛深入的治理参与,而且开始主动设定议题,自我组织能力日益增强。
现代城市治理既需要“自上而下”所具有的统筹效率,也需要多元参与的协同活力。在城市社区中中等收入群体更多关注的是环保、安全、教育、物业、养老、秩序等议题,这些议题也就成为整合城市社区的“利益关联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体现了把“人本”理念摆在更加突出地位的城市治理之道。社会治理的议题应当生活化,体现并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包括生活、心理、精神等方面的诉求。现代城市社区治理,转变了“供给式治理”,强调“用户思维”和多方参与的“协同式治理”、“引导式治理”;社区工作者不仅要有能力动员各种资源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更要有能力引导居民进行议题设置和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锻造专业化的治理队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从社会组织形式的角度来说,这个新的历史方位的一个表现就在于中国正在由“乡村时代”走向“城市时代”。城市和农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空间、产业空间和组织空间,有着完全不同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心理。因此这一转变对传统的治理思维、治理模式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当今,基层社会治理应当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充分认清治理结构和治理需求的变化,充分理解城市时代国家治理逻辑的历史性转变。
我国城市治理特别是现代城市治理的制度沉淀、经验积累和人才储备都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城市发展起步晚,许多地方的城市社区治理没有及时更新观念和思路,也没有调整所依靠的力量和结构以及运用的手段和方法。当前,必须找准历史方位、判明主要问题、明确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建设性和前瞻性的政策设计,转变长期以来托底式、动员式、应急式的城市社区治理方式。
在新时代,我们应以党的领导有力、执政基础稳固、人的全面发展、社区和谐有序为基本目标,进行主动的、全面的、有文化内涵和价值引领的城市社区建设和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注重居民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和各种资源参与,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工具,以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切入点,探索建立区别于传统农村治理的城市社区治理新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指明了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基本要求。而这一新模式要真正有效运转并落地生根,离不开专业化的社区治理人才队伍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要着力提高干部素质,把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作为重要任务,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建设和管理城市”。无论是技术治理、数据治理、智慧治理,还是协同治理、民主治理、人本治理,归根到底都是一种专业化治理。其中,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又是治理专业化的重中之重。
以陌生人为主“集合”而成的城市社区,无论是社会关系的培育、社区情感的营造,还是社区活动的组织、社区矛盾的化解,都必须依靠一支有使命、有目标、有组织、有能力、有热情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积极有为,通过良好的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逐步实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如何,基层干部是决定性因素。要统筹考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因此,锻造一支适应新时代城市社会治理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基层社区治理队伍,是新时代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和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