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窗口工作人员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让群众出示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规定需要出示的证明,将责任转移给其他部门……”谈及“奇葩证明”出现的原因,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陆明静说,除了责任转嫁的心理,往往还由于基本信息处于分裂割据的碎片化状态,不能实现部门间、地区间互通共享或共享程度不高等。
证明之滥,何解?此次“减证便民”行动,以合法、合理、精简、便民、共享等原则为依据,不仅公开不再开具相关证明的情况,而且规范不再要求开具相关证明的情形,要求凡无法律法规规章依据设定的证明材料一律取消。凡乡镇(街道)实体政务大厅、村(居)便民服务站无权查证、无法开具的,部门推卸责任、转嫁矛盾的证明,一律取消。凡能够通过当事人已有材料、有效证照核实或办事单位可自行核实的,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能通过有效证照证明国籍、户籍身份、亲属关系、民族成分、婚姻状况、不动产权属等相关信息的证明材料,一律取消。凡对办理结果无实质性影响、可通过部门内部调查、咨询其他部门办理的材料,一律取消。凡能通过申请人书面承诺、签字声明或提交相关部门协议办理的,一律取消。凡由政府部门制发的证照批文,通过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共享核验,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全省政务系统以自身的工作加法换取群众的负担减法,打通部门壁垒、数据壁垒、信息壁垒,最大程度释放改革善意,最大程度实现便民利企。
“减证便民”行动覆盖政府各级各部门,含所属事业单位、公共服务和企事业单位,探索用“两张清单”管理制度,彻底消除“奇葩证明”的生存空间。每年6月和12月底前,各级政府门户网站、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公布《证明材料保留清单》和《证明材料取消清单》的内容,方便企业、群众查询,接收社会监督。同时,各级各部门将利用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平台,公开群众反映的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奇葩证明”等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结果。(记者 王淑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