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叶檀:金融改革不应跳过利率市场化

发稿时间:2012-04-05 00:00:00

  不推利率市场化则政府主导信用定价,造成了更严重的资源错配,在政策呵护下,中国的信用体系就无法建成,由此信用评级、信用定价机制也就形同虚设。

  利率市场化举步维艰。

  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未列入利率市场化议程,3月29日,央行行长周小川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推进工作才刚刚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表示,相关部门并没有准备或已开展中小银行利率市场化试点工作,她称,“这个是肯定没有的。”

  也有人认为,利率市场化在目前阶段最好暂时别提。原因是:首先,利率市场化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高利贷市场的推手,再提利率市场化,高利贷集资就有合法的可能。其次,中国无法实行利率市场化的根本原因是混合经济中的民营成分太低,而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平等,应该是降低利率。此时一味地强调利率市场化只会变相地抬高利率,民营企业生存将更艰难。

  持有这样观点的人应该是多虑了,不管提不提,利率市场化已经在推进的过程当中,只不过是以“地下”的灰色方式。

  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是对融资进行风险定价。对于风险较高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相对较高,而对于风险较低的企业,风险溢价也就相对较低。不管利率是不是市场化,风险溢价或者折价永远存在,银行面对小微企业,就会提高利率,因为小微企业的风险比较高;而面对国有大型项目,则会提供平价贷款,因为银行相信国有大型企业,以及这些企业背后的托盘之手。2011年,银行议价能力大幅提升,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了20%~50%。

  在资金数量受到调控大幅波动的时候,资金紧张时资金本身存在溢价,以钱生钱成为最流行的投资游戏。资金溢价加上风险溢价,表现在各个方面:银行垄断资金话语权增加,利率上浮幅度较大,有些因为贷款中的霸王条款,表现在咨询费等中间业务收入增加。

  根据万得资讯的数据,2011年前三季度,四大国有银行利息净收入占总营收的75.7%,其他股份制银行利息净收入占总营收比例则超过90%。同期16家上市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达到3204亿元,同比增长44.5%,增速明显超过利息净收入。垄断收益、风险溢价、资金紧张溢价纠缠在一起,对近几年的民间融资泛滥有不可推卸之责。

  在一定程度上,对利率的管制纯属无的放矢。银行通过贴息存款变相提高存款利率,通过票据等方式变相提高贷款利率,整个社会的风险溢价都在提升。

  既然管制无法起到作用,为什么非要管制不可?原因前边也有人说过,即向银行与某些企业实行定向的优惠利率。比如保证银行可以获得一定利差,同时保证向重点保障的企业与项目实行低利率授信,归根到底,是保证民间资金通过银行渠道廉价地进入政府与银行心目中的高信用行业、重要行业。

  如此一来,形成悖论,不推利率市场化则政府主导信用定价,造成了更严重的资源错配,在政策呵护下,中国的信用体系就无法建成,由此信用评级、信用定价机制也就形同虚设。中国未来的利率市场化推进也就更加困难。不妨趁现在民间金融规范化之时,放大民间借贷利率波动率,同时适当放宽银行存款利率上限与贷款利率下限。温州民间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是个机会,专门面向小微企业的小微金融都不敢尝试,谈何大规模的金融改革?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