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张承惠:财政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发稿时间:2012-03-20 00:00:00

  3月18日下午,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演讲完毕后,本报记者邀请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对此进行解读和点评,同时,她也对财税体制改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消费、创新、财政”是三剂良药,三者相互关联

  中国经济时报:在黑田东彦的讲话中,重点提到财政体制改革三个注意事项,你如何看待这种提法?

  张承惠:总体来看,对于中国未来需要进行的改革,他主要谈到消费、创新、财政,这几个点他抓得很准。实际上,这三者也是相互关联的。它们的改革,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顺利转型,能否实现全面的均衡的包容的新型的发展。

  关于国内消费问题,他谈到高储蓄率存在的根源在于养老缺乏保障,教育改革还没有完善等,这点很正确。不过,关于消费领域,百姓投资渠道受到限制,这点谈得较少。消费升级具有周期性,也需要金融领域的改革配合。

  财政体制改革迫在眉睫,现有财税体制既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也不利于创新和创业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来看,财税改革的迫切性体现在那几个方面?哪些领域需要进行改革?

  张承惠:财税改革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就不具有持续性。如果不尽快进行改革,带来的问题是:一是无钱可用;二是地方政府不能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

  主要体现在:一是现行财税体制严重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地方政府反映的问题是,财权和事权关系失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问题严重。

  二是现行财税体制不鼓励创新和创业。无论是税种的设计,还是税收征收过程都不能适应创新和创业的需要。虽然,现在倡导对中小企业要进行“结构性减税”,但是减税的力度不够。

  三是现行税收体制不透明。钱花到哪里去了?老百姓都不知道。财政资金能否得到高效使用,这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四是现行财税体制不能有效地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税制应该能体现资源、能源的价格,或者是起到产业导向作用,引领绿色产业发展。

  财税体制改革应该划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关系,同时大力支持微型、创新型企业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把钱真正用到刀刃上

  中国经济时报:下一步财政体制改革需要围绕哪几个重点进行?

  张承惠:一是要明晰政府的“事权”。经济转型期不是不需要政府,而是要划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的关系。政府的职能在哪里?政府和市场究竟是什么关系?这和财税改革密不可分。

  二是要大力推动支持微型和创新型企业的财税政策。现在谈得比较多的是结构性减税。整体来看,企业税负过重,我比较主张大力度地减税。即使是结构性减税,也应该加大对微型企业和创新性企业的扶持力度。

  三是要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把钱真正用到刀刃上。当然,也要提高财政预算的透明度。

  四是现有的税收体制要加快推进改革。一个是营业税向增值税改革;另一个是生产型的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型;最后是推进资源税制改革。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