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试点突破,运用现代智能环保技术,形成智慧处理模式
资阳区在紫薇村先行先试,通过研发购置智能垃圾桶、垃圾一体化智能监控平台、智能垃圾收集转运车等三个部件,构成智能垃圾转运系统,形成了农村垃圾智能分类转运新模式。一是智能提示。安放装有智能芯片,具有垃圾满溢报警和定位采集功能的智能垃圾桶,当垃圾桶装满后,通过智能芯片发送满溢信号至垃圾一体化智能监控平台,进行满载提示。该方式避免了以往垃圾转运车每天固定路线“巡逻式”的收集方式,更加省时省力。二是智能分析。垃圾一体化智能监控平台收到智能垃圾桶的满溢信号后,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当各环卫装备达到预期设定的垃圾收集转运条件时,系统将自动制定出合理的垃圾收集转运路线,然后下发给转运车,便于转运车快速、准确的找到满溢垃圾桶所在的位置,对垃圾进行及时清运和合理转运,实现了垃圾收运和处理作业涉及的协作单位、作业人员之间环节的自动对接。三是智能转运。智能垃圾转运车配置机械手自动挂桶,使垃圾桶与转运车无泄漏密封对接,实现垃圾不落地。智能垃圾转运车收集完毕后转运至垃圾压缩车,将白色垃圾100%拉运至益阳光大垃圾焚烧新能源发电厂处理,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二、注重经验推广,提升垃圾智能处理效率,构建环境保护机制
紫薇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其垃圾智能化处理的经验已在全区推广。一是建立公益换购激励机制。针对废品换购商品的公益属性,在确定回收废品价格时,采取高于市场价10%至20%的标准进行定价,把农民以前当作垃圾丢弃的废品作为可循环利用的物资进行收购,以商品购买、利益交换方式来促进农户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同时,将市场拒收的塑料薄膜、日化品包装物等也纳入收购范围,切合农村老龄人居多、生活节俭的状况。目前,资阳区农户垃圾就地分类减量达到90%以上。二是建立三级联动保障机制。2014年以来,该区每年用于农村清洁运行费用达500万元以上。但由于“运动式”全民参与治理模式的局限性,农村环境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2016年来,该区通过采取“区、镇、村”三级7:2:1的比率,保障农村智能垃圾分类处理资金需求。试点的长春镇紫薇村年筹资为1.5万元,资金筹措额度不大,基层负担不重,可推广性强。2017年,资阳区整合财政涉农、涉环资金2400余万元,用于设备购置。三是建立政府购买长效机制。出台了《资阳区农村垃圾智能化收集转运管理办法》,对垃圾转运设施的保管、卫生清洁程度进行明确规定。各乡镇根据各自实际,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茈湖口镇、迎风桥镇、长春镇推行服务外包实行了公司化清扫。
三、注重城乡统筹,培育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工程
坚持抓好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助推乡村振兴工程。一是抓优势产业培育。资阳区以瀚鑫机械、宏青环保等企业为龙头,重点打造环卫设备、污水处理设备、资源循环利用等环保装备产业。通过与多家本地环卫装备产业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政府优先采购等帮扶措施,帮助企业发展壮大。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政府出资建设环保装备类企业创业基地,重点支持环保装备制造企业投资创业、转型升级、提质扩规。二是抓产业基地建设。资阳区对全区乡镇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特别是将紫薇村及黄家湖周边规划打造黄家湖城乡规划统筹产业新区,围绕“绿色、人文、智慧”主题,将“红色资源”、“绿色资源”和“古色资源”整合成资阳“特色资源”,重点围绕新区规划建设全国首个二维码小镇、健康颐养小镇、现代农业示范小镇和湿地公园4个重点项目,着力将其打造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宜旅、宜业、宜居的智慧型现代产业新区。三是抓产业链条延伸。瀚鑫机械、宏青环保均是环保装备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学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带动了全区塑料制品、生物能源、广告媒体、新材料、电子信息、商业保洁等相关产业和上游机械加工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