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发稿时间:2017-11-07 11:17: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吴波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对于我们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义,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至关重要的。

  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当习近平同志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要论断时,首先意味着经过十八大以来五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概括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既有坚持和拓展的贡献,也有规范和调整的功绩。就后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属性的矢志不渝的坚守,蕴含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创造性的探索。早在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就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些重要论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科学社会主义的明确界定,显然已经不仅出于自我正名的动机,还有正本清源的考量,蕴涵着新形势下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国情之间辩证关系问题的解答。因此,这些论述也内在包含着中国要实现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的思想观点。

  是不是以牺牲人自身的发展为代价来发展生产,是资本主义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分水岭。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以缩短和减轻现代化过程的弊端和痛苦为基本遵循。应该看到,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性也有所凸显。这就要求在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予以充分肯定的同时,还需对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予以反思和改进。如果说“文革”结束后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困难倒逼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提问的话,那么,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倒逼出“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提问,要求解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

  从根本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提问到“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反思,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问题进行探索所取得的进程和深度。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所作的探索与实践,可以说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而展开的。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将其概括为十个方面,即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这十个方面的成就,使我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表现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显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包含对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高度肯定,而且包含着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的高度肯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鲜明的品格。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就提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同志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当习近平同志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强调,新形势下“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时,表现出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历史担当精神。

  十八大以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有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问题凸显的原因,也是对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这一论断集中反映了习近平同志对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决定性作用的科学判断。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国情,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就将我们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的认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全面从严治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决定性和关键性的意义,是我们在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根本保证。

  回过头看,在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全面从严治党无疑是重中之重,值得大书特书。五年来,我们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任重而道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亟需我们党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顺利达到光辉的彼岸。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进一步增强

  习近平同志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要论断,也意味着我们的道路自信的显著提升。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众所周知,道路选择的争论一直伴随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国向何处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必须直面回答的重大问题。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中国最终选择社会主义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社会条件本身塑造出来的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抉择。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习近平同志以深情、生动的话语阐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其初衷不止包含未来期待和人心凝聚,也同时表达了对中国道路的坚定自信。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不仅多次宣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意志,还就社会主义和中国道路的关系问题、实际国情与中国道路的关系问题以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全面深入阐述,正面回应种种错误社会思潮的干扰,将真理性的力量达及人们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更为重要的是,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激励和引导下,围绕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时代课题,我们党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关系的认识,深化了对社会主义与现代化之间关系的认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坚定道路自信,既要有坚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也要有支撑这种自信的强大物质力量。五年披荆斩棘、改革创新,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以及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客观事实,在使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同时,也将我们的道路自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他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等重要论述,都集中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越走越宽广,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研究员)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