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十九大举行记者招待会,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经济发展 稳中有进 前景美好

发稿时间:2017-10-23 13:33:53
来源:人民日报

  一大批传统产业结合了技术创新、科技创新,焕发了盎然生机,新业态新产业蓬勃发展

  目前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技术改造投资呈现快速增长,民间投资保持平稳持续的增长态势

  21日下午,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第四场记者招待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和副主任张勇、宁吉喆,就“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记者招待会由十九大新闻发言人、国新办副主任郭卫民主持,320多名中外记者参加。

  关键词:宏观经济

  5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在艰难复苏,但是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会上,何立峰具体介绍了“稳”和“进”的内涵——

  “稳”有四个方面特别突出:主要经济指标比较稳,2013—2016年,经济指标年均增长7.2%,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6.9%、6.9%、6.8%,经济增长幅度虽由高速增长平稳过渡到中高速增长,但经济增长绝对量每年都比上一年有较大发展。今年有可能增加6万亿元以上,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发达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预计全年6.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将顺利实现,年底经济总量将超过80万亿元。”何立峰自信地表示。

  物价比较稳,为经济发展营造了很好的发展环境,过去几年CPI涨幅稳定在2%左右,农副产品价格也比较稳定。

  就业比较稳,201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1260多万人,2013年后,每年都超过了1300万人,今年截至9月,已实现新增就业1097万人,预计到年底也可达到1300万人。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5年来,6000多万人实现了稳定脱贫。

  “进”,体现在三大方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几年间推出1500多项重大改革措施,成效好于预期。

  “三去一降一补”取得较好成绩。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为今后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很好基础,一方面,一大批传统产业结合了技术创新、科技创新,焕发了盎然生机;另一方面,新业态新产业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同时我们扩大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进行互惠互利的往来,还采取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措施,使亿万人民发展经济和改善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极大提高。”在回答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有何值得其他国家借鉴之处的问题时,宁吉喆如是说。

  关键词:投资

  民间投资平稳持续增长,累计对外投资居世界第二,利用外资环境持续改善

  民间投资、对外投资、利用外资——记者会上,投资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

  今年1—9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达45.85万亿元,同比增长7.5%,比前8个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增速为6%,比去年快了3.5个百分点。针对当前投资增速趋于平缓的提问,张勇分析,目前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技术改造投资都呈现了快速增长,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整体投资有所回落,但总体看,民间投资还是保持了平稳持续的增长态势。

  “当然,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张勇表示,下一步要重点解决“不能投、不愿投、往哪儿投”的问题,既要通过简政放权、制定负面清单,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使市场更透明,使民营企业自主决策权更大,也要加强政策引导,引导民间投资投向产业链长、增长前景好的领域。

  “到2016年底,我国累计对外投资1.36万亿美元,在境外设立企业3.72万家。2016年对外投资额1962亿美元,居世界第二,存量居世界第六。”宁吉喆表示,我国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实现合作共赢,“我们还在积极推进境外投资条例的立法工作,促进境外投资持续健康发展。”他介绍,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达780亿美元,降幅在收窄,结构趋于优化,房地产、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没有新增项目。

  “近年来,中国吸引外资一直居世界前列。今年1—9月,中国利用外资921亿美元,保持了较大规模。”宁吉喆表示,我国十分重视改善利用外资环境,下一步要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此外,我国还将继续促进外商投资便利化,“中国会有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投资和经营环境。”

  在回答有关社会资本出现脱实向虚现象的问题时,张勇表示,总体来说,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是持续稳定的,要解决脱实向虚这一问题,还是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力解决投资效益不高、供给质量不高等问题。

  关键词:协调

  推进区域协同,化解过剩产能,治理大气污染,让发展更健康更可持续

  要让发展更健康更可持续,必须在“协调”上做好文章——区域发展要更协调,产业结构要更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也得协调好。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在三大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何立峰介绍,交通方面,打通了一批“断头路”“瓶颈路”,总计超过800公里;产业升级和转移方面,北京将一批非首都功能但比较优质的企业项目转移到了天津和河北;生态环保方面,环北京周边区域绿化大大加强。

  谈到广受关注的雄安新区时,何立峰告诉记者,目前新区规划建设有了积极的、大踏步的进展,相关规划设计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相应政策框架正在紧锣密鼓构建,待规划审议通过后,同步出台并稳步实施,一些项目也在有条不紊推进,“比如从北京到雄安新区的高铁正在抓紧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开工。”

  “治理冬季大气污染,会不会影响经济增长?”面对外国记者提问,张勇表示,治理大气污染对一些高污染企业的收益肯定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对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全局来说是必需的,对整个经济增长的影响也不会很大。他告诉记者,5年来,我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0.9%,二氧化碳排放累计持续下降,包括电厂在内的不少企业减排水平也越来越先进了。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何立峰表示,这一矛盾体现在经济方面,就是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等,“相信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