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稳定企业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基础

发稿时间:2016-03-23 00:00:00

    【核心观点】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之下,中央提出了要继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要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综合施策。应该充分认识到,所有宏观调控政策的最后“落脚点”,实际上都会在微观经济层面上的企业反映出来。因此,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是要稳定企业发展,因为企业稳定了,经济才能真正保持稳定增长

  最突出问题是“需求萎缩,成本上升”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和依然低迷的国际经济,国内经济仍然实现了6.9%的增长速度,没有突破6.5%的底线,也出现了一些企稳向好的迹象。但“十三五”开局之年,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严峻。因此,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继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是我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前提和必然要求。经济新常态,不是不要经济增速,关键是要形成有效需求、有效投资、有效供给、有效增长。对于这一点,全国上下、各个层面、各行各业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

  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之下,中央提出了要继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要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综合施策。应该充分认识到,所有宏观调控政策的最后“落脚点”,实际上都会在微观经济层面上的企业反映出来。因此,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是要稳定企业发展,因为企业稳定了,经济才能真正保持稳定增长。

  从现象来看,一些企业在发展中确实遇到了融资难、用工难、经营难、销售难、创新难、转型难等种种困扰,但实际上归纳起来最突出的问题应该是:“需求萎缩,成本上升。”其产生的“叠加效应”在于:一部分企业的赢利能力几乎全部丧失,一些实体经济企业的生产经营也确实陷入了困境。从这个角度出发,当前应该把解决微观经济企业层面上“需求萎缩,成本上升”的突出困扰,作为保持并推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当务之急。

  越是面临经济下行,越要发挥好政策作用

  第一,增强政策效应。越是面临经济下行,越要发挥好政策作用。关键是要把好政策的出台、方向、协调、节奏、力度、宣传、受众、反馈等八个“关”。目前来讲,一是凡没有实质性内容和具体措施的微观政策,尽可能不出少出为好。二是凡可能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政策,暂时可以不要出台。三是凡能够积极化解企业生存发展压力的政策,应该尽快出台。四是凡牵涉到需要各个政府部门协调的政策,应事前协调好,事后不能协调的不应轻易出台。五是凡出台政策的政府部门应该相对集中,不宜过于分散,以便于企业能够快速了解,也便于政府部门的协调和操作。

  第二,降低税费负担。一是在月销售额3万元以下小微企业已免征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基础上,是否进一步提高免征起点。二是能否把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从30万以内 (含) 再适当提高。三是适时调整17%增值税,采取差别化的政策,对涉及“双创”、“四新”经济以及节能减排的企业和产品,是否适当调低增值税率,发挥税收政策对调结构、转方式的引导作用。四是除了继续取消一些行政事业“任性”收费之外,还应该进一步降低公共产品以及由于垄断因素形成比较高的服务价格。

  第三,降低社保成本。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社保成本是推高劳动力成本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企业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一是再适当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费率。去年,国务院先后决定下调了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费率,这对于企业社保环节的减税降费来讲,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但还有下降的空间。二是社保费率应与经济形势挂钩,采取应急性措施。如新加坡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遇到了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于是在1986一1987年把公积金缴费率从50%下降到35%,其中雇主从25%下降到10%。三是在降低社保缴费率的同时,针对社保收入可能减少的情况,可以用国有资产的划拨和国有企业的分红支持社保。

  第四,降低市场门槛。一要降低市场门槛,推动增量发展。如2014年全国商事制度改革,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达1293万户,其中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45.9%,形成创业热潮。二是抓紧清理整顿,规范各类证照。尤其要全面取消不合理的各类证照,如去年推行的“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明显提高了市场准入效率。三是借鉴自贸区经验,全面推进负面清单管理。四是配合创业创新,全面推动深化开放。如服务业中的民营银行、教育、医疗、文化传媒等,应优先向民间资本开放。

  迫切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五,加快供给侧改革。越是面临经济下行,越要推进深化改革。目前,我国在需求侧乏力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此,一是供给侧改革应该“长、中、近”相结合,“制度建设,消化产能,激励机制”相配套。二是需要推动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可以结合政府职能转变稳步推进。三是应以清理消化产能过剩为重点,推进工业结构性调整。四是针对房地产高库存,推出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去库存。五是针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困境,需要提振企业家信心,重振企业家精神,创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的基础性动力和活力。

  当然,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除了政府的政策措施必要支持之外,企业也不能一味地等待,更不能躺在政府身上,而是应该做出自身的积极努力。其关键,是要把握发展趋势,适应经济新常态;要不断练好内功,加快提升企业能级;要从昔日的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调整;还要加快开拓创新,努力拓展市场。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