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索历程
开封的“放管服”工作中,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15—2016年):提质增效、加速推进。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29号)精神,开封市提出要依靠改革破解开封发展难题,四措并举,转变职能。提质,明确部门权力清单,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体系;规范中介服务、消除审批管理“灰色地带”。增效,建立行政服务标准化,提供无差异政务服务。融合,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平台,向基层延伸政务服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进行企业设立登记“三证合一”和“五证合一”。
第二个阶段(2016—2017年):便捷普惠,服务创新。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开封市针对网上服务事项不全、信息共享程度低、可办理率不高、企业和群众办事仍然不便等问题,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攻坚克难,大胆创新,坚决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推进数据共享,打通信息孤岛,推行网上政务服务,最大程度利企便民,打造“一门集中、一口受理、一网运行、一链监管、全网审批”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政务服务模式。
第三个阶段(2017年):敢闯敢试,夯实提升。以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建设为契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便利群众办事创业为目标,以政府权力清单为基础,以优化服务流程为重点,以数据共享全程电子化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着力打造“技术有支撑、清单规范化、流程最简便、运行最畅通、监督强有力、经验可复制”的全方位智慧政务服务体系,促进政府职能“大转变”、政务数据“大整合”、行政效能“大提升”。
二、主要做法
开封市紧紧围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坚持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有效载体,更新观念,创新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审批,多措并举加强监管,不断创新优化服务。
(一)以“减证”带动“简政”,整合实现“多证合一”。在省工商局、省编办等部门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下,开封市主动改革以审批发证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管理体制。一是“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建立了严格的奖惩和问责机制,主动革除与审批发证相关联的寻租权力和不当利益。今年3月份,在“五证合一”的基础上,又整合10个部门17个证照的审批流程和材料,在全国率先推出“22证合一”、“48证联办”。目前,“35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与全省进度一致,正在稳步推进中。二是于法有据,合规推进,改革中,秉持“于法有据、惠企利民”的原则,梳理出能够整合的涉企证照,积极与国家工商总局、省工商局汇报对接,对法律依据、政策界限、实施范围、方法步骤等严格把关,确定了登记、备案合并事项,既顺应企业需求又合法合规。三是搭建平台,技术支撑,整合所有部门网上审批服务资源,全力打通信息孤岛,建成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统一受理审批平台,将工商、工信、商务等部门的业务系统进行端口对接,打造了“技术有支撑、清单规范化、流程最简便、监督强有力”的全方位智慧政务服务体系。通过改革,审批转变为一个窗口受理、一个平台运行的快捷并联审批模式,对外受理由多单位多窗口集中至1个窗口,商事登记申请材料精简80%,全流程办理时间最快压缩至24小时以内,最多3个工作日。
(二)以“便捷”倒逼“集中”,推动不动产登记服务转型升级。将原来分散在“三个办事大厅、四个查档地点”的业务,全部集中到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一是实行交易一体登记,整合不动产权籍调查、交易管理、登记发证、档案管理及信息查询服务等职能和机构,完善了不动产登记中心职能,实现了不动产交易、登记一体化。二是实行一门统一办理,将不动产登记业务纳入服务大厅统一管理,协调税务、银行等部门进驻大厅联合办公,实现纳税、登记、审核、缴费、出证等“一条龙”服务。三是实行一窗统一受理,将原有的9个单项受理窗口整合为12个综合受理窗口,建立了“窗口综合受理,后台同步审核,结果统一反馈”的并联工作机制。四是实行后台限时办结,全面清理各类审核服务事项,优化业务流程,精简办理环节,办理时限由30个工作日压减至不超过3个工作日,形成“预审—受理—审核—登簿—发证”新的业务链。五是实行效能全网监察,将45项业务审核服务事项统一纳入政务服务平台,建成业务效能监督和实时监控系统,构建了“即时纠错、承诺时限超时提醒、绩效评估、廉政防控”一体化管理模式。通过改革,开封市不动产交易登记各项业务得到了“瘦身、提速”,申请要件整体精简54.4%,办理环节减少61.5%,办结时限整体压缩90%,绝大部分业务1—2个工作日内即可办结。
(三)大胆试、自主改,加快自贸区以“新”出彩。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自挂牌之日,始终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一是准入阶段突出“放”,推出商事改革50条,能放尽放,放宽经营范围限制,推行名称自主选用,实行企业“一址多照、一照多址”集群注册等,推行“许可默认备案制、信用承诺即入制、证照分离助推制、特色套餐便捷制、专家团队帮扶制”等五大类创新举措。二是准建阶段突出“快”,在全省率先启动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印发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实施办法及五个配套文件,梳理出8个部门62个监管风险点,在首批确定的3个项目上进行试运行。针对项目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在自贸区开封片区范围内推行“多规合一、以规划代立项、整体评勘、联合图审、统一验收”等五大强制性措施。目前,自贸区20平方公里内的多规合一已全部完成,并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查,为项目承诺制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三是准营阶段突出“服”,建立了互联网、手机、微信办事大厅等立体智慧服务平台,率先在全省实现100%网上审批, 246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一口受理、一网通办。建立了综合监管平台,实施事中事后服务式监管,完善“一单两库一细则”,深化“双随机抽查、双智能监察、双告知推送、联合执法、联合惩戒、信息互联共享”等六项监管创新。积极筹建自贸通126综合服务体系,筹建开封片区巡回法庭、商事仲裁庭、知识产权综合快速维权中心等机构,努力探索构建商事便捷、快捷高效、一次通办的政务服务体系和机制健全、仲调结合、一律平等的法律服务体系。截至目前,自贸区开封片区新入驻企业超过1000家,注册资本330多亿元,形成制度创新点62个。在自贸效应带动下,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2万户,同比增长20.7%。
三、几点体会
“放管服”改革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也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
(一)搞好顶层设计是基础。一是领导重视,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抓,成立了高规格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部门全力以赴,参与配合。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明确了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把“互联网+政务服务”做细做实。二是明确思路,坚持把“政务服务标准化、政务服务精准化、政务服务便捷化、政务服务平台化、政务服务协同化”作为总体目标,以“业务支撑体系、基础平台体系、关键保障技术体系、评价考核体系”四个体系为重点任务,对照建设“政务服务门户、政务服务管理平台、业务办理系统和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四部分内容;三是倒逼进度,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开封市要在行政审批方面率先实现网上审批100%目标”的要求,今年3月底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市线上线下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统一服务入口,全面公开政务服务事项,市本级实现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00%网上办事。在此基础上,推动市、县两级统筹运行、整体联动,逐步促进市、县、乡三级深度融合,最终实现与省级政务服务平台无缝对接。
(二)坚持问题导向是关键。针对“不能建”、“不愿通”、“不会用”等问题,聚焦主要矛盾,破解工作瓶颈,从构建平台、实现互通、突出运用三个方面着力解决。一是打造五个平台,解决“建得好”问题。建成网上政务服务统一受理平台、网上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网上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网上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网上电子监察平台等五个平台,有力地支撑政务服务业务融合、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以及跨层级、跨部门协同。二是打通五个渠道,解决“通得畅”问题。融合政务服务统一受理系统、“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便民网上办事大厅、24小时市民之窗自助终端、手机网上办事客户端、微信公众服务客户端等五个互联网渠道,促进数据共享,推动政务服务与互联网一体化深度融合。三是推行五项举措,解决“用得真”问题。加快升级政务服务平台、打破网络壁垒实现网上运行、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持续扩大网上政务服务功能、全面公开服务信息,助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速推进。要求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必须全部网上办理,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入口,各级部门全面使用全市行政审批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平台。
(三)强化部门联动是保障。“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形成联动合力,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工作中,开封市要求各级各单位,立足全局,工作上加强联系,推进中加强沟通,落实责任,紧密配合,通力协作。
下一步,开封市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以更有力的举措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一是改革由面上到点上发力,盯准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需求,在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领域最难最慢的地方精准发力,以行政权力清单为线索对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进行流程再造。二是服务向基层延伸,把市级层面“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做成熟,向县区延伸,进乡镇社区,使大量的便民服务事项走近群众身边。三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局部到全市复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别的地方的改革最高点拿来作为探索创新的起点,集中行使行政审批权改革在自贸片区先行先试,总结经验在全市推广。
(编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通联部 卢志文 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