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陕西榆林市神木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稿时间:2017-08-11 13:42:07
来源:榆林市委改革办

  今年以来,神木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夯基础、补短板、调结构、转方式”,抓产业结构调整、涉农品牌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业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不断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努力推动现代农业实现“追赶超越”。

  一是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优杂粮、增蔬菜、强畜牧、改红枣”的思路,进一步调优种养结构、调好产业布局、调强供给能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适度调减玉米种植面积,为小杂粮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神木黑豆地理标志建设以及扩大中药材、油料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腾出空间,确保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0万吨。在中南部建设杂果园3000亩,丰富现代特色农业品类。新增设施农业2000亩,大力推进蘑菇、杏鲍菇等食用菌种植,全力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设施蔬菜产业。启动粮改饲试点,大力培育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推进畜牧大县建设,加快建设省级肉羊产业基地县和肉羊全产业链示范县,巩固提升陕北白绒山羊优势生产基地,推动羊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持续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顺应消费结构升级的必然选择,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项紧迫任务。神木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创建以“神木”冠名的小杂粮、红枣、羊肉等区域公共品牌,做好优质农产品形象标志包装设计和应用工作,让农产品入市有包装、有商标、有检测。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设立神木农产品品牌形象店或营销专柜,扶持电商示范企业,以品牌引领产业、深挖价值、提振消费信心。全年计划培育区域集体商标1个,打造省级著名品牌2个,新增省级名牌产品3个。抓好农业绿色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力争全年新增“三品”基地面积6000亩、产品12个。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统筹运用好“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二维码与智慧农业、互联网、农技宝,建立起科学有序可查的质量保障体系。

  三是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建立全县重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录,实行动态管理,健全退出机制,严格考核监管。精准扶持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配送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完善家庭农场认定办法,扶持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对家庭农场主进行培训,鼓励以家庭农场注册商标。通过新建、认定、动态监管、规范提升等措施,促进一批规范程度不足、带动作用较弱的合作社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积极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办法,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神木县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结合农村“三权分置”和土地流转,引导和支持各类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生产、加工、服务领域,打造一批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农业大企业、大集团。

  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坚持科技兴农,向良种良法要产量,向科学技术要效益。以现代种业、配方施肥、农机农技融合、病虫害统防统治为重点,继续加大赵家沟旱作农业示范园等科研基地建设投入力度,力争在良种选育、抗旱品种筛选、节水灌溉、化肥农药减施、红枣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取得突破。全年补贴“两杂”良种91万斤,引进推广马铃薯良种100万斤,实施马铃薯“一亩田”工程5000亩。支持科技特派员发挥作用,鼓励各级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业技术推广联盟,支持农技推广人员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指导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全面提升“星创天地”建设,以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活力。

  五要推动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现代特色农业园区是聚集先进生产要素、发展规模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载体。神木县在继续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的同时,整合捆绑各类资金,统筹政府、企业、群众等各方力量,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将四卜树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为“全县近郊菜篮子基地、休闲农业观光基地、现代农业技术科普教育基地、农民培训基地”“四位一体”的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同时对于分布分散、暂未形成规模效应但经营水平高、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优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特色现代农业扶持奖励政策效力,按照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制定差异化、精准化的扶持办法,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以点连线、以线扩面的效果。

  六是推动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扶持奖励政策改革落地。出台了《神木县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扶持奖励办法》,《办法》注重激活新型经营主体,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注重资金使用的精准性,注重资金的整合与撬动。其扶持奖励对象主要是县境内注册登记、纳税入统、管理规范的涉农园区、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和专业大户等。《办法》在扶持方面,严格筛选辐射带动能力强、经营水平高、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优的涉农园区、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根据当年或累计固定资产投入及其在科技创新、品牌推广、市场开拓等方面投入额度,给予不同比例的直接扶持、贷款贴息或风险担保,实现了从过去的大水漫灌和“撒胡椒面”到精准扶持;在奖励方面,设立了升级晋档、品牌创建、农业科技推广、发展绩效四类奖励,通过重奖,鼓励引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滚动发展、升级晋档、创建名优品牌、提升发展绩效。

  ( 编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通联部 卢志文 文武)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