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当优惠政策不再唱“主角”

发稿时间:2015-12-04 00:00:00

   “我们真没什么特别的优惠政策,不过我们的服务一定会让您满意。”每每接到客商的咨询电话,这段话梁勇总要反复讲上好几遍,都快成口头语了。撂下电话,他自己都觉得有点好笑。在外经系统工作快20年的他,此前面对这类电话时,他的应答恰恰相反——要反复推销各种优惠政策。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梁勇调到了福建省自贸区福州片区担任主要领导。


  最近几年,中央对于地区改革试验非常关注,全国很多自贸区的探索都做得如火如荼,结合各地区优势和发展阶段,可谓各有各的高招。福州片区位置在马尾,当年曾经率先掀起“马上就办”的流行理念,从经济开发区、台商投资区、高新技术园区、保税区,再加上如今的自贸区,早已集众多优惠于一身了。


  不过,过往经验证明,优惠可以引资却未必能活用,补贴可以救人却未必能强人。几乎每一个在市场上拼过来的优秀企业,都对优惠不那么感冒,更渴望服务创新的效率和理念。


  “靠服务而不靠优惠政策”——梁勇们的服务,堪称“马上就办”的升级版。比如,为了服务客商便捷,片区专门成立商务秘书服务公司,用市场化的手段提供从注册开始的所有服务;为提高效率,把原本分属工商、税务、国检三个部门要填的信息,变成了“一口受理”模式,还将实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让“一照一码”模式走出自贸区、在全省推行;为了完善配备,还率先成立了国际商事仲裁院,为区内企业提供国际化的司法保障……


  当优惠政策不再唱“主角”,反映的是激发创新之所求。自贸区的特殊探索,不仅承担着发展创新,更要承担营造、驱动创新的角色创新。在自贸区推行的优质服务,不能只是“自贸区”的特产,更应是普适的公共产品。把改革的要义还归于探索、试错,而不是躺在优惠政策上,谁是主角的问题便一目了然。


  当优惠政策不再唱“主角”,呼唤的是服务创业之所需。记者日前到中国合成革产业第一大县福建省福鼎市采访,有外来投资者说,“论资金补贴,这里不如老家。但在这里创业,我们有信心。”信心何来?当地政府不仅在全国率先自费请第三方单位帮企业做了《产业规划》,还积极向省里申请并投资热电联场、专业化固废处理中心和污水集中处理厂等项目,一解企业发展环保后顾难题。政府出手,帮企业干了“想做却做不成的事”,何愁创业者不来?


  当优惠政策不再唱“主角”,折射的是改革深化之所向。一方面,它切断了优惠政策本身存在的某种非竞争性、非市场化特点,另一方面,它对政府行政提出更高要求,不是被动地补救,而要主动地前瞻;不是某一环节、某一领域的优质服务,而是全服务链、全行政流程的通畅透明;不是对个体、对象的重点关注,而是对全体创业者的平等扶持。其实,标准透明就是最好的服务,标准公平才是最真的实惠。


  “不做政策洼地,要当创新高地”,这是自贸区承载的使命。实现创新,并非只有企业,同样来自于外部环境、制度设计、行政观念的与时俱进。如果说,政策优惠、要素让利,是改革开放之初时吸引投资的一种有效手段,那么现在,发展需要创新,推动发展的手段也面临着创新的迫切。


  (作者为本报福建分社记者)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