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斯特是哈佛大学历史上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女校长。福斯特说,母亲告诉过她:“这是个男人的世界。”然而,她用自己的成就证明了母亲当年的告诫是错误的。
3月16日,哈佛大学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率团访华,除受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见外,她还与中国教育、学术、文化界人士进行了广泛交流。福斯特是哈佛大学历史上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女校长。福斯特说,母亲告诉过她:“这是个男人的世界。”然而,她用自己的成就证明了母亲当年的告诫是错误的。
福斯特也是杰出的美国内战史学家,其代表作《这受难的国度:死亡与美国内战》已由译林社引进出版。该书初版于2008年,入选当年《纽约时报》十大好书,并获得次年美国史研究最高奖项班克罗夫特奖。3月17日,福斯特访问清华大学,发表了题为“大学与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的演讲。福斯特在演讲中重点阐述了她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中大学使命的看法。以下为演讲的部分内容。
我七年前第一次访问清华,曾和顾秉林校长一起,种下一棵友谊树……清华-哈佛友谊树已经成为我们众多领域的合作关系蓬勃发展的象征,它比任何以往时候都更清晰地见证我们为世界创造无限可能性的合作。
中美高层共识
四个月以前,同样是在北京,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共同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承诺在未来二十年内限制美中两国温室气体的排放。这是一项历史性的声明,它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碳排放国设定了宏伟的目标,同时也标志着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希望通过它推动其他国家采取同样行动。
这两位领导人都是我们的校友,他们一位是清华的毕业生,一位是哈佛的毕业生。
中国一直以来为解决复杂的经济与环境问题做出着巨大的努力,这一点非常值得赞赏。中国不仅帮助六亿人摆脱贫困,而且实现了风能装机容量世界第一。太阳能装机容量世界第二的巨大成就。
“我告诉每一位新生,他们拥有改变未来的能力”
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这还只是一个开始……环境保护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实现两国政府承诺,需要工业、教育、农业、商业、金融行业乃至每个个体的参与,每一个主体都至关重要。
我们吸引并培养着最优秀的学生。每年,我都会告诉刚入学的哈佛一年级本科生,他们拥有的能力,不能用考试高分或成绩排名来衡量。他们被选中,不是因为过去的辉煌成就,而是因为未来的创造潜力;不是因为已有的知识,而是因为即将施展的想象力。
我们培养能跨越学科边界的学生,而且,允许最年轻的学生师从最资深的教授。在这样的安排中,双方才能教学相长。最渊博的知识和最新鲜的观点融为一体。为此,哈佛组建了环境科学与公共政策本科专业,来培养拥有良好判断力的学生。
我们希望这些学生技能在科学技术的层面上认识复杂的环境问题,又能从经济、政治、法律、历史和伦理的维度来理解这些问题。
大学尤其善于“不同凡响”。我今天特别想强调的是这一点。每一代人都有他们自己沉重的使命,而“不同凡想”地思考如何在地球上栖居,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除了波士顿和北京,还有哪里更适合于思考这个问题?除了生产利用新知识、增进政治文化理解、推动对话、分享解决方案,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面临这个挑战呢?除了你们,最与众不同、最有想象力、最有好奇心、最有胆识魄力的清华学子们,还有谁能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哈佛与清华的合作
费正清传授的关于中国的学术观点,很大程度上来自他的老师,时任清华历史系系主任、杰出的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这些经历改变了费正清先生的一生,也改变了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有力地推动哈佛整个中国研究领域改变,而今天我校的东亚研究则囊括了各种学科,从历史和文学到政治学和植物学的370门课程。
1908年,威尔逊和一对中国植物收集者一起航行在扬子江,用相机记录着个各种文化,并为哈佛的阿诺德植物园收集了数千种植物标本。
1918年,竺可桢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作为中国气象学之父,他率先收集整理了五千年来的中国气象数据。作为大学校长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更以科学精神和求是精神培养科学家,重塑了中国教育。
曹静女士(曾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学习经济学和公共政策)以及王聿绚女士(在哈佛大学获得大气化学博士学位的清华校友)现在都在清华大学任教。
在公共问题的推动下,她们一起加入了一个研究中国碳排放问题的团队。此后的几年中,她们跨越学科、跨越国界,与美中两国的环境工程师、医学专家合作、分析评判可供选择的碳排放控制政策,以及它们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这个团队的研究成果是开创性的,它向政策制定者们证明,其实完全有可能在几乎不影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实现巨大的环保效益。
哈佛绿色建筑与城市中心正在和清华恒大研究院一起,评估中国不同类型建筑的能源消耗。这项研究对于建成更高效节能的建筑和城市,意义重大。
福斯特于2007年被任命为哈佛第28任校长。她是一位研究美国南部历史和美国内战史的历史学家。福斯特曾于2008年访问清华。
提问环节
提问者1:如果要你写两本书,分别有关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你的重点章节会是什么?
福斯特:有关美国历史的书,我可能比较关注美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变,例如有色人种权益、妇女权力地位的变化这两个问题;有关世界历史的书,我希望告诉大家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地的人们是如何通过文化、经济联系在一起的。
提问者2:昨天您与习近平总书记有一次会见?怎样评价这届中央政府对于环境问题态度和作为?
福斯特:中国领导人在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方面的重视程度让我印象深刻。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
我们讨论中很重要的一个话题就是今天的气候变化挑战。同时,对于大学如何培养能够应对这些未来挑战的领袖人物,我们也有深入的交流。
提问者3:哈佛是如何培养可以应对气候挑战的领导人才?
福斯特:正如我演讲中提到的,我们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学生跨学科交流,相互激发新思想;师生互动是另一个重要的途径。■
19、20日,《将改革进行到底》专题片深入民主法治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怎样为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观众在看,在思索,在共鸣。
如果说,坚持党的领导,让中国这艘巨轮在驶向复兴彼岸之时有了坚定而正确的掌舵人,那么人民当家作主,就是巨轮航行的力量之源。
19日晚上,第三集《人民民主新境界》还在播放中,电视机前正在收看专题片的周莲萍就接到了无数电话和微信的问候。这部专题片10分54秒起至13分33聚焦了江苏省睢宁县的“民情日记”给了周莲萍代表履职很长的镜头。睢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卫东说,2014年以来,我们在全县基层人大代表中深入开展“记好民情日记,踏实履职足迹,牢记为民情怀”主题活动。“县镇人大代表是由选区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必须要对原选区选民负责,受选区选民监督,我们组织人大代表撰写民情日记就是要引导广大代表根植于选区选民之中,不忘初心,牢记根本,自觉接受选区选民监督,对选区选民负责,做好选区选民的代言人。”
实行政务公开是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的重要内容。“政务公开就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省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办主任张旻说。近年来,江苏围绕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切实强化政务发布、政策解读、舆情回应力度,为“两聚一高”新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是我省政务公开制度建设年,将“五公开”纳入办文办会程序,建立公开内容动态扩展机制,目前在7个县(市、区)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同时,进一步提升省“12345在线”平台服务能力,补齐市级全媒体服务短板,力争到今年底,通过互联网渠道受理的群众诉求占比明显提高,有效拓宽政务信息公开渠道。
深化群团改革被认为是政治领域又一项旨在固本谋远的重要改革。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邢春宁说,对工会而言,推进我省工会改革就是要不断强化、优化工会职能,保持和增强工会工作和工会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进一步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联系,切实担负起引领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为推进“两聚一高”、建设新江苏凝聚强大力量。江苏省总工会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正在积极稳妥、扎实有序地推进工会改革创新,将扩大工会领导机构中职工代表比例,领导班子专职、兼挂职副主席各占50%。目前机关职能部(室)由12个整合为10个,人员编制精简26%。将工会的人力财力向基层工会倾斜,全省工会经费全年收入的85%留在市、县和基层工会。健全联系服务职工制度,深入开展“进企业、当工人、同劳动”活动,让工会工作深深扎根到职工群众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蹄疾步稳。公平正义行进在改革路上,也行进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第四集《维护公平正义》深入梳理了司法改革的铿锵步履。
在常熟市人民法院副院长李根发看来,司法责任制改革是司法领域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符合司法规律要求,司法便民利民改革促进了司法公正和公平正义的实现,这三者构成了新一轮司法改革的“三驾马车。李根发表示,常熟法院也将在司法改革大潮之中,把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落实每一个司法案件中、落实到与每一位当事人的接触中,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直接参与者,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公诉处处长王勇感触深刻。“无论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还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司法责任制‘牛鼻子’,可以说每一步都踏到了司法改革的关键节点。”他认为,司法改革是“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如果没有党中央的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单靠一个部门推行一项改革,显然是推进不下去的。
“专题片既集中展示了司法改革的主要成就,又为下一阶段的法治中国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这是江苏警官学院现代警务研究中心研究员刘蔚文观片后的第一感受。十八大以来,公安机关围绕着“公正司法、造福人民”这一价值定位开始全面深入推进公安改革,取得了明显阶段性成效,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全面建设法治公安也一直在向纵深推进。积极打造阳光警务,全面推行全省统一的互联网执法公示平台,主动公示群众最关心的警情处理、案件办理、财物管理、执法依据、裁决文书,共公示执法信息240万条,法律文书9.5万件,公示率达99%以上。
江苏青创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陈召强看完专题后“对改革发展的前景充满期待”。作为在基层一线工作16年的执业律师,陈召强切切实实看到了司法改革带来的成果。他说,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司法体制改革大潮中,中国律师绝不是旁观者而是坚定的践行者。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让困难群众也能打得起官司,是实现公正司法的重要前提。”省司法厅厅长柳玉祥说,近年来,江苏法律援助机构坚持群众需求导向,注重发挥法律援助在人权司法保障中的作用,加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扩大基本法律服务保障范围,做实“法律援助惠民工程”,通过法律援助将涉及困难群体的矛盾纠纷纳入法治化轨道解决,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公正是法治的核心,也是江苏司法行政人'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柳玉祥表示,江苏司法行政人将继续秉持“让公正法治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做实法治惠民工程,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努力让更多百姓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