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诱因与防范

发稿时间:2017-07-21 13:35:06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徐鹏程

  从当前情况看,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取得了一定成效,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有所降低,但也必须看到不同金融领域内的风险仍在累积之中,风险的互联效应、溢出效应未能消除,因为化解旧风险而产生的新风险也一定程度地存在,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对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高度警惕,并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编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要求金融系统“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从当前情况看,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取得了一定成效,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有所降低,但也必须看到不同金融领域内的风险仍在累积之中,风险的互联效应、溢出效应未能消除,因为化解旧风险而产生的新风险也一定程度地存在,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对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高度警惕,并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当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六大诱因

  当前金融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但仍然存在几个较为突出的风险点,在一定条件下有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

  宏观经济虽然有向好趋势,但增长动力亟待增强且有出现反复的风险。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上仍处于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阶段,经济调整的结构性阵痛期仍未过去,为转型而不得不付出的一些改革成本势必影响经济的总体增长速度,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键,金融风险也是影响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从外部看,当前金融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各国金融联系增强,风险的传导也会更为便捷,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政策外溢效应越来越突出,增加了由国际金融市场引发国内金融风险的可能性。

  分业监管不断强化,但与混业经营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当前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实现了集团化经营,以资本为纽带相互关联形成了复杂的金融体,从微观层面看各类金融行为越来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风险的传递效应和传染性在持续扩大,一些微观风险如果处置不及时,就会将风险传导到各个环节,形成联动效应,有酿成宏观风险的可能。当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金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些不实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快速传播,如果得不到控制也会引发金融风险的产生。

  股市、债市风险未能释放,仍在机体内累积。虽然经过一定努力,资本市场在为实体经济服务方面较以往有了很大改进,但经济“脱实入虚”的弊病短期内仍难彻底克服,股市的热钱效应、杠杆效应仍比较突出,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持续深化,债市的违约风险也呈高位运行的态势,股市、债市目前仍未能脱离高风险轨道,资本市场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楼市金融化的趋势仍未化解,风险继续累积。虽然中央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但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的金融品属性仍较为明显,从2007年到2015年非金融行业与金融行业净利润比从2∶1转变为1∶2,大量房地产投资事实上属于金融投资,导致部分城市房价非理性上涨,不仅不利于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发展,也加重了实体经济与金融业的失衡。

  民间金融活动异常活跃,风险呈相互叠加的趋势。当前民间借贷活动以传统模式、投资担保模式和网络模式等为表现,有向表外吸储等演化的趋势;民间借贷的实际利率越来越高,有向高息放贷发展的趋势;民间金融机构利用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广泛开展业务,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有向地下钱庄发展的趋势。上述趋势在有些省份表现更为突出,不仅破坏了正常的金融秩序,而且一旦风险大面积爆发容易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化解旧风险的力度不断加大,其中蕴藏着新的风险。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过程中,金融机构化解旧有风险的力度很大,企业调整结构、开发新动能的热情也很高,但如果目标不准、措施不当,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神、原则理解不到位,就又有可能形成新的过剩产能和库存,从而形成新的金融风险。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对策

  针对当前可能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几个方面,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应对:

  坚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进入最关键的攻坚阶段,面对改革产生的阵痛要保持改革定力、坚持改革方向,克服“路径依赖”,坚定实施新驱动战略,不断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以此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要克服“速战速决”的急进心态,坚持打持久战,用创新精神破解改革难题,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重点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面对当前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复杂的金融产品体系、信息化的交易体系和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体系,必须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加快建立综合性金融监管体系,结束“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现状。要加强综合性金融监管,完善法规体系,强化金融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对不实金融信息的控制和治理,尽快补齐短板。

  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积极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继续沿着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轨道推进,为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资本要素有序流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出贡献,金融和证券要回归实体经济,保险要回归保障,为此要严格监管市场、严查操纵股市行为、积极引导外部资金入市,加强依法监管、从严监管,保证资本市场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

  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管理和调控。必须采取措施消除房地产的金融品属性,加大调控的力度,尤其加大房地产调控的行政问责机制,使房地产市场实现“软着陆”。去库存方面要坚持分类调控、因地施策,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解决房地产库存过多的问题,对可能出现的房地产泡沫提前加以抑制和消除,同时防止房地产市场“大起”的同时突然出现“大落”。

  加强对民间金融活动的监管。要健全法律法规,规范民间金融活动,实行全方位监管,使其从监管的灰色地带走入阳光下。加强民间金融机构资金来源、资金流向、利率、不良资产等重要指标的实时监测,督促其规范经营。加快全民信用体系建设,实现征信信息共享。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民间融资市场规范发展。

  在培养经济新动能中严防金融风险。在培养新动能中,要坚决克服重复建设、走老路的倾向,对新兴产业要区别对待、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发展,避免简单地把“新经济比重增加”视为政绩亮点,金融机构在支持新动能过程中,也要坚持风险管控标准和评价标准不放松,避免借新动能出现新的坏账。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