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思维能力是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灵魂,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决断的依据
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领导干部干事创业必须做到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及其与周边事物的关联性,决定了决策主体必须具备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能力。一是具备超前意识。领导干部所面临的问题是在历史现实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的具体情况而发展的,有其历史的延续性。这就需要领导干部从事物的规律性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观点与方法,摸清事物发展的脉落,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掌握事物发展的动态,未雨绸缪,才能运筹帷幄、灵活应对。二要树立全局观念。战略思维能力不仅是高层领导的事,更是任何一个领导岗位上的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能力。全局与局部是相对的,领导干部工作所面临的环境既是全局、又是局部,这就需要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注重全局与局部、国内与国外、当前与长远、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的结合,更要注重个体与组织、集体与国家、中国与世界的结合,不断提升工作的大局观与整体观,不断增强战略思维的系统性与协调性。三是确立全局利益观。在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地维护整体利益,必要时亦可牺牲局部利益。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局利益是根本利益,在事关全局的关键决择面前,必须是个人服从集体、地方服从中央、局部服从全局,也就是必须牢固确立大局意识。
此外,领导干部要解决具体工作中的难题、怪题、新题,克服决策布署时遇到的拍脑袋决策惯性,必须在调查研究上下大功夫。首先,克服调查研究的不良现象。不做“浅尝辄止型”调研,不做“自以为是型”调研,如有些领导干部自认为读书多,了解情况,对调研工作先入为主,想其当然,全局在胸、洋洋自得。不做“被动应付型”调研,如个别领导干部定期调研,走访群众、了解基层,只为做表面工作、装装样子、唱唱调子、耍心机、玩套路。不做“邀功请赏型”调研,如有些领导干部为取悦领导、讨好上级,阿谀奉承,对某些领导的指示下大功夫钻研,人为搞出一些数据、材料、事端。其次,树立正确的调研观。在调研认识上,要提升调查研究的意识、掌握调查对象的客观规律、运用正确的调查方法总结经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调查安排上,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对象、内容、方式、人员,合理安排调查时间,争取调研成果最大化。在调研方法上,要针对调研情况的不同,选择合理的调研方法。在调研成果的运用上,要实事求是地根据调查研究情况,撰写调研报告。根据调研成果,及时出台对应措施,搞好整顿治理。
决策布署能力是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核心,法治反思能力是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关键
领导干部作为所辖区域的主要责任人,站位高、立意远、信息广、资源多,在决策布署上占有先机,其决策布署能力决定了单位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消耗状况、工作状态、价值归属情况。领导干部的决策布署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临机决断能力。在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思潮争论等重大事件面前,需要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立足于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利益,第一时间做出决断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发挥共产党员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有效决策的能力。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地区、部门、单位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在有效决策时,必须排除私利驱动、关系至上、方法不当与情感失控的因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政绩观,坚持科学方法的指导,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善于借助新型智库、专家学者等力量,作出科学合理的决断。三是合理配置资源的能力。资源配置的合理与否决定了资源功效发挥的状况。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配置情况决定了四种资源功效的发挥情况,也反映了领导能力的水平、层次。在国家治理能力语境下,更需要领导干部做好其所辖工作的资源协调,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另外,法治反思能力是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关键。它要求领导干部始终坚持法治思维,树高线、守底线、不碰红线,坚决在宪法法律法规范围内办事,并能通过具体行政事务及时纠正行政过程中的不正当、不正规、不合理、不合法行为,推进国家治理的法治化进程。一要树立法治思维。让守法成为领导干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先决前提,让法治思维成为领导干部内心奉行的道德准则,成为其合理合法有效执政行政的前提。二是具有反思能力。反思不但能使领导干部更加清晰准确地认识自我,更能促使领导干部提升行政能力、强化行政效率、督促自我成长、完善自我发展。领导干部反思能力的大小决定了其治理能力的强弱。人无完人,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避免妄自尊大、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自我满足心态,才能打破常规、定势、惯例、偏见,寻找出新方法、新观点、新思路,破解治理过程中的难题。
学习实践能力是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具体表现,改革创新能力是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
我们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领导干部的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更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学习的目的是改革创新,而创新的目的在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领导干部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不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容易表现出本领不足、本领恐慌的问题,克服这种现状的唯一路径就是学习。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其次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这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要做的基本准备;再次是要学习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方面的知识,领导干部要结合工作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最后,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善于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领导干部要善于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学以致用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理论指导社会生活的实践。
此外,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领导干部要争当改革创新的领头羊,推动各项工作推陈出新、跨越式发展。改革创新是事物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各种利益主体的新的价值诉求不断涌现,这需要领导干部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并及时捕捉改革先机,不失时机地促成新的发展。一是要具备改革创新的意识。领导干部的风格各不相同,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领导干部要善于打破定势思维,破除定向思路,以更宽广的眼界、思路、胸襟来谋创新,以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心态奋力争先。不但要确立改革创新的思想高地,更要树立改革创新的工作作风与精神追求。二是要注重改革创新团队的培养。领导干部的力量、智慧、精力是有限的,我们党的事业需要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来完成。要时刻注重改革创新团队的培养,注重改革创新领军人物的塑造,注重改革创新思路的推广,注重改革创新经验的分享,把更多的人吸引到改革创新这个阵地中来。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