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建宁 系山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特聘教授
5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德育要从孩子抓起,创新青少年德育方式方法,是学界和各级学校面对的共同命题。在多个地区实践多年的“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德育新模式,就是在教育实践中努力作答的一份有益探索,学界给予积极关注。刊发此文,希望对青少年德育领域的教学改革有所启发。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社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急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如何适应时代要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期望,创新青少年德育模式,是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回答的重大课题。
1、把道德教育植入真实生活
近年来,笔者曾针对不同的对象做过调查,如:“你知道你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姓名吗?”“你知道你的父母的生日吗?”“你知道撒谎对生命健康的损害程度吗?”“你愿意上思想品德课吗”等等。结果,近一半的受访研究生不知道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姓名;超过50%的受访大学生记不准或记不全父母的生日;90%的人答不出撒谎对生命健康的危害……
一个对祖先、父母关心不够的人,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吗?一个对诚实的意义认识不够的人,能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吗?一个对自然规律没有常识的人,能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吗?如何让道德教育扎根生活,需要我们深思。如何将道德教育融入情景、知识、实践教育中,需要我们探索。如何使道德教育贯穿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空间,需要我们实践。
在实践“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德育新模式的路径方面,我们首先尝试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学习、工作场景拉进课堂,使学生既坐在教室里,又置身于熟悉的场景之中,使道德教育生活化。其次,我们以德为魂,努力将德育教学融入知识教学之中,既能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又能使纯粹的数理化教学鲜活生动起来,进而达到情理交融,触及心灵的效果,将解题过程转换为探求人生真理的过程,使道德教育科学化。最后,我们运用大数据的理念、思维和方法,将情景教育、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使之扎根生活,融入学科,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贯穿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空间,使道德教育现代化。
2、遵循规律,激发内生动力
“德融数理·知行合一”是指以德为魂,以具体知识为体,运用大数据的思维方法,将情景教育、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完成价值观培育的追问、判断和践行。
以德为魂,是指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现代人类社会文明规范为统领,在多学科融合及实践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核心宗旨。以数理为体,是指以古今中外的文史哲、数理化、音体美和社会实践的具体知识为载体,强化支撑道德理念。运用大数据的思维方法,就是适应大数据时代多维、融合、精准的特征,把道德理念多角度、跨学科、系统性地呈现给学生。而将情景教育、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就是要将传授给学生的道德理念用情景教育、知识教育、实践教育三种方法融合呈现,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感性教育、理性教育、实践教育的全过程,完成价值观培育的追问、判断和践行,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引导学生从观察事物的现象入手,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判断、选择价值标准,达到激发内生动力、主动自我践行的目的。
在具体教育方式上,我们遵循自然规律、生活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选取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空间,分别确定家庭美德以“孝德”为主题,学业道德以“诚德”为主题,社会公德以“爱德”为主题。第一个阶段是价值追问:捕捉令人难忘的情景,提出问题,引入思考,进入学习状态。二是价值判断:列举数据,融入学科,解答问题,在理性思考中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三是价值践行: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在学习生活中主动践行价值观,实现知行合一。而教育过程分六步骤,一是由景生情:创设情景,引发情感共鸣;二是由情询问:提出问题,产生价值追问。三是由问寻数:分析问题,探求量变规律;四是由数解理:解答习题,探求质变规律;五是由理启智:尊重规律,分析解决问题;六是由智成行:产生内生动力,付诸实践。
3、建立融会贯通的德育新模式
整体来看,“德融数理·知行合一”的青少年道德教育模式,呈现出一个分别以“家庭美德·孝德”“学业道德·诚德”“社会公德·爱德”为主题内容的知识链。用“过目难忘、心中有数、学而习之、融会贯通”四个知识模块呈现一个知识链。通过创设情景呈现,即通过捕捉日常生活中令人难忘的情境,引入道德思考状态,使人“过目难忘”。体现从量变到质变,借助一组组人们应该记住却往往忽略的数据,引发理性思考,让人“心中有数”。在共同解答试题中解答人生课题,使德育教学鲜活生动,做到“学而习之”。同时链接古今中外的道德故事、经典美文、百科知识等,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达到“融会贯通”。
这一青少年道德教育模式的新探索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多维。回归原点,从现象、数据、原理、情感四个维度予以呈现,观察问题的视角多维;综合运用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分析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多维;从“家庭美德·孝德、学业道德·诚德、社会公德·爱德”三个方面涵育道德主题,支撑主题的内容多维。二是融合。首先是教学模式融合,综合运用情景、知识、实践三种教学模式,把单个的知识点拓展为一个完整的知识链,在单位时间内完成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其次是多学科融合,围绕一个主题内容,运用文史哲、数理化、音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学科知识来分析、判断、实践,达到知行合一,实现“文”与“理”的交融、“学”与“习”的结合;再次是情感融合,以人为本,科学设计知恩、感恩、报恩教学环节,在情感体验中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精准。根据中小学生不同的年龄段和认知能力设计主题内容,有针对性地因人施教,体现教学对象精准;尊重科学,尽量采用量化的数据和准确的知识,推动道德理念直达心底、触及心灵,突出内容陈述精准;通过建立多维、融合、精准的德育新模式,培养青少年的优秀品格和多维、放射、系统的理性思维能力,引导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体现教学目标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