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变与不变

发稿时间:2017-06-05 10:17:47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陶文昭

  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和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

  ●习近平指出,“强调总依据,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这段话阐述了初级阶段这个“总依据”的三重意思:一是最宏观的两个“最大”,即初级阶段是“最大国情、最大实际”;二是布局上的“全面”,即“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都要立足于初级阶段;三是时间上的“全时”,即长远谋划和日常工作都将要立足于初级阶段。

  ●“上百年时间”究竟分为几个阶段?从时间上看,如果分为两个50年的时间段,现今已经是初级阶段的下半程;如果分为三个30年的时间段,现今处于初级阶段第二个30年与第三个30年的临界点。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确立的实现现代化阶段性目标而言,包括温饱、小康、全面小康、现代化等,今天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在任务上也是属于后半程。所以无论从时间、还是从任务而言,我们都走过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分之二、已经接近最后阶段的临界起点。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长期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这些方面的大台阶,概而言之就是初步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

  自党的十三大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今已经30年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地位,如何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新变化,如何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治国理政,都是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要辩证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变与不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深刻认识初级阶段的基础地位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主题。这个主题一开始就立足于初级阶段理论。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江泽民指出,“当今中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用了三十年的时间,经过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比较,才开始认识了这个当今中国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实际。从而也为我们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奠定了重要基础”。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们党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纲领等。正是因为如此,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做出了一个重要论断,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一再强调这个“总依据”。在十八大刚结束的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强调总依据,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不仅在经济建设中要始终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始终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经济总量低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经济总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这段话阐述了初级阶段这个“总依据”的三重意思:一是最宏观的两个“最大”,即初级阶段是“最大国情、最大实际”;二是布局上的“全面”,即“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都要立足于初级阶段;三是时间上的“全时”,即长远谋划和日常工作都要立足于初级阶段。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重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我们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

  ■敏锐把握初级阶段的最新变化

  从逻辑上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变化有两个方面,即阶段性变化与局部性变化。

  关于阶段性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这样一个时间跨度很大的历史阶段,必然会有若干个前后相继的阶段性变化。那么,“上百年时间”究竟分为几个阶段?从时间上看,如果分为两个50年的时间段,现今已经是初级阶段的下半程;如果分为三个30年的时间段,现今处于初级阶段第二个30年与第三个30年的临界点。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确立的实现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而言,包括温饱、小康、全面小康、现代化等,今天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在任务上也是属于后半程。所以,无论从时间、还是从任务而言,我们都走过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分之二、已经接近最后阶段的临界起点。

  关于局部性变化,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五个“是”,即: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的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扩展到九个“是”,即: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以上这些方面的“是”,是初级阶段的具体要求。今天比照这些“是”,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比如,城镇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社会发展接近全面小康,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等。总的来说,有些方面的进步比较大,若干方面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局部变化。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长期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这些方面的大台阶,概而言之就是初步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习近平指出,“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新起点,就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新起点,就是中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起点,就是中国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的新起点”。

  ■扎实推进初级阶段的治理工作

  习近平指出,“我们推进改革发展、制定方针政策,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都要充分体现这个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坚持一切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实际,扎实推进治国理政的各方面工作。

  就奋斗目标而言,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紧紧扭住这个总任务,一代一代锲而不舍干下去。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党提出了分三步走的战略,即1990年解决温饱问题、2000年达到小康水平、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入21世纪之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进一步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当前最为紧要的奋斗目标。可以预期的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还会进一步明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阶段性目标,继续朝着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阔步前进。

  就社会发展而言,当前最突出的是生产力水平提高了,但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了,出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习近平指出,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我们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要深刻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基本的国情,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就人民生活而言,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临近,人民在基本物质需求初步满足之后,对文化的要求、对环境的要求、对公平的要求明显增多了、提高了。在这种情况下,既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精准帮扶力度,如期实现既有标准下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解决一部分群众的基本需求问题;还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就国际地位而言,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我国与排在世界第一、第三位的美国和日本的关系,更为复杂。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战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变与不变中行稳致远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对这个阶段的状况、矛盾、演变及其规律的认识,我们在有些方面还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因而需要坚持科学态度,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

  一是辩证地把握好初级阶段的变与不变。不清醒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就不可能从全局上和总体上把握中国实际。看不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新变化,就有可能使关于初级阶段的全局性和总体性判断流于空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变的一面和不变的一面,两者不能割裂、更不能对立,不能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持战略策略的稳定性、连续性、创新性。

  二是在政策上防止脱离初级阶段的两种倾向。一方面,任何超越现实、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的倾向都要竭力避免。社会主义的目标高、起点低,历史上的急于求成曾留下深刻的教训。因此,对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复杂性,我们宁愿估计得更充分一点。另一方面,任何落后于实际、无视深刻变化着的客观事实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和做法都要坚决纠正。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要抓住时代的机遇,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三是在态度上谦虚谨慎以保持战略定力。当今中国,生产力水平比以前高了,人民生活比以前好了,国际地位比以前高了。然而也要看到,过去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而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事实上,有些问题过去没有而现在出现了,有些问题过去不显著而现在突出了。要清醒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不能骄傲自满,要有历史的耐力,要有战略定力,做长期的艰苦奋斗。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