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要求。
一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全面开放战略的总规划总部署,是国家综合实力由大向强的新跨越,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全面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合作的一个管总规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一带一路”指中国与亚太以至欧洲,延伸至非洲广大地区和国家互联互通互利合作的战略构想。它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欧亚区域合作构架。
从国际布局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分三个方向:一是从我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二是我国经中亚、西亚到波斯湾、地中海;三是我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陆上方向在实施层面着力打造六大经济合作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俄蒙经济走廊、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通过这些经济走廊辐射周边地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分两个方向,一是从我国沿海港口经南海到印度洋并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经南海到南太平洋。海上方向在实施层面以重点港口为支点,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发展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
从国内布局看,“一带一路”确定了18个重点省份,并根据地缘特点赋予了各自的功能定位,形成了自东向西、陆海统筹、立体推进的格局,是一项以合作共赢为宗旨的倡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使顺周期下形成的巨大产能和建设能力走出去,支持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的迫切需要,有利于稳定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推进实施中,贯彻“五通”原则,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人心相通。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从顶层设计迈入推进务实合作的阶段,“五通”被拓展为8个具体的合作领域:基础设施、贸易、投资与产业、能源资源、金融、生态环保、海洋、人文。同时,围绕“一带一路”还搭建了一系列金融投资服务平台和经济合作平台。
短短3年多,“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我们同4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表态积极支持,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目前,我国企业在20个沿线国家“正在建设56个合作区,占在建合作区总数的72.72%,累计投资185.5亿美元,入区企业1082家,总产值506.9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10.7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17.7万个”。2016年11月,“一带一路”重大倡议首次写入联合国大会决议,彰显出强大的感召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
“一带一路”是一项史无前例的跨洲际的国际合作工程,它的出台和实施,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是历史再次赋予我们的难得机遇。
从“天时”上看,“一带一路”提出的时间,恰逢中国发展转型期与国际格局调整期相契合的时点。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资本积累基本完成,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动力不足。世界经济亟须新的增长点,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的若干瓶颈。“一带一路”的实施,将推动相关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从“地利”上看,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跃升,但是东西部差距仍然很大。进一步发展亟须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平衡发展。“一带一路”特别是“一带”的推进,将带来中国对外开放地域格局的重大调整和变化,促进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开发,使东西部地区共同承担对外开放的重任。从国际上看,在欧亚大陆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极不平衡,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区域合作各方可相得益彰,共同繁荣。
从“人和”上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同域内外许多国家签署合作协议,实现政策和发展战略对接,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将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秉承“共商、共建、共享” 的“一带一路”理念,符合各国的根本利益,受到沿线国家人民的支持和欢迎。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作为世界经济引擎已难以为继;二是新兴市场国家工业发展势头好,但是产业能力弱、资本短缺,经济发展面临瓶颈。这两大矛盾,恰好与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产能过剩形成对冲。以互联互通为重点的“一带一路”战略,既为沿线相关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为我国释放优势产能找到了途径。
“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合作共赢的路线图,其着眼点是欧亚大舞台、世界大棋局。“一带一路”涉及亚、欧、非三大洲60多个国家、90多个大中城市,覆盖地区总人口数超过44亿,经济总量高达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比重的63%和29%,这是史无前例的在如此广袤的地理空间进行国际资源的大整合,所形成的大市场将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空间。
一是打造互联互通的全球网络体系。“一带一路”着眼于欧亚大陆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通过修建和升级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大桥、油气管道、网络将欧亚大陆联通。互联互通将加速全球的资金、资源、人才、技术的流动。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地缘政治不再仅仅由传统的疆界所限制,未来经济发展将是由跨全球基础设施、密切连接的洲际贸易走廊、跨国供应链所决定。每一条道路、每一座桥梁、每一条隧道、每一条铁路和每一根油气管道都会改变沿途所经过国家的功能定位,新的能源网络和交通要道将使沿途国家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一带一路”将成为欧亚大陆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印度洋区域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现代化推动者。
二是拓展经济持续增长的国际空间。历史经验表明,经济的长期可持续性增长必须有坚实的大陆作支撑。欧亚大陆拥有世界人口的75%,财富总量的60%,化石能源的75%。沿线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海洋是经济合作的通道,而大陆则是资源的依托,陆海呼应,将充分发挥欧亚大陆的陆海复合型地缘优势,拓展未来发展空间,奠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三是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规则。现行的国际规则大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大国为首制定的,推进私有化、市场化、资本和贸易自由化,但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却集体跌入发展困境,导致南北地区国家贫富两极分化。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体制的缺陷不断暴露,建立公正、有序、均衡、包容国际规则的呼声日益强烈。“一带一路”的推进将是对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通过打造共同利益,减缓地区冲突,推进世界和平,致力于形成一个让更多的国家积极参与的多极世界秩序。
三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推进“一带一路”,必须着眼我国自身发展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统筹我国自身利益和沿线国家共同利益,找准发展理念与发展规划有机对接的耦合点。
要培育和增强战略互信。这是合作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要立足现实,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将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国内各地区拓展对外合作搭建平台。比如,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云南是‘一带一路’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一带一路’欢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积极参与。这些措施将为中美地方合作创造机遇。”关于中美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个“要”:一是要增强两国互信;二是要积极拓展两国互利合作;三是要妥善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四是要就亚太事务加强沟通和合作;五是要厚植两国人民友谊。这就为未来处理中美关系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二要重视与欧盟、东盟的合作。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中欧之间的纽带大大强化。中欧之间加强合作,有助于把欧亚大陆建设成为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板块。东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共同体,总面积有447万平方公里,我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东盟也是海外华人聚居最集中和最多的地区,我国海外华侨华人的70%集中在东南亚,他们是沟通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和使者。东盟也是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经济互补性,目前最大的障碍是围绕海洋问题存在的争端,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是破解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
三要加强与沿线发展中国家构建战略互信,把战略倡议落实到具体行动。要诚心诚意对待沿线发展中国家,让沿线发展中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注重与沿线发展中国家实现多领域、全方位的互利共赢,打造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现在“一带一路”建设以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为主,这些对于国家经济都具有“造血”工能,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产业转移和产能合作,可以帮助这些国家实现工业化。
要搭建合作共赢的发展平台。2014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强调,“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要本着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的目标,坚持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
首先,“一带一路”要谋求共同发展,无论是倡议还是推进阶段,不管是规划还是具体项目,都要与相关国家共同协商,不搞任何形式的强制或者垄断。在推进过程中,提倡与发达国家联合“走出去”,这样一方面可以规避风险,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形成优势互补。“一带一路”的目标就是一起把蛋糕做大,公平合理地分配好蛋糕,中国不独享利益,也不拿大头。事实上,“一带一路”已给合作伙伴和沿线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其次,“一带一路”要谋求文明的相互交融,实现人心相通。“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和落实需要让有关各国了解其内涵、用意,感受到倡议所带来的各项机遇和利好。我们要有大格局、大智慧,用一种平等和包容的态度,创造性地融通,寻找契合点,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走出去的企业要与东道国形成利益共同体,使企业经营深深扎根在东道国的土壤中,形成多种文化和睦相处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刘群,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