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卫计委:城乡居民医保年内完成并轨 理顺管理体制

发稿时间:2017-05-12 14:00:45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工作任务》),要求着力推进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5项制度建设,不断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国家卫计委5月1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7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

  目标 城乡医保年内完成整合

  2003年和2007年,我国针对农村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分别建立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不过此后,两项制度城乡分割的弊端逐步显现,重复参保、重复投入、待遇不够公平等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增加政府的管理成本和负担,而且不利于社会公平和人员流动。不仅如此,在制度整合前,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两项制度是由人社部来管理,而新农合则是由卫计委管理,徒增巨大成本,更增加了协调难度。

  上述《工作任务》明确,2017年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实行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六统一”政策。理顺管理体制,可开展设立医保基金管理中心试点,承担基金支付和管理,药品采购和费用结算,医保支付标准谈判,定点机构的协议管理和结算等职能。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有超过20个省份实现了城乡居民医保并轨,由于并轨实行报销范围“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城乡居民待遇普遍提高,不少地区用药目录得到大幅扩容。

  此外,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后,城乡居民不再受城乡身份的限制,医保管理服务实现了一体化,人社部数据显示,仅山东一省整合就剔除重复参保250万人,当年节约财政重复补助资金8亿多元。

  “通过整合医保基金、统一定点管理,参保居民可以享受到城乡一体化的经办服务,城乡居民医保关系转移接续也会更方便。”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褚福灵对记者表示。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也表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后,增强了医保基金的互助共济能力,有利于发挥医保对医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医保对医疗服务的外部激励制约,为‘三医联动’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统一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还只是改革的第一个环节,医保合并不是简单的机构合并,关键是明确功能、整合职能、理顺机制,实现控费目标的同时,规范医疗行为。此外,实现医疗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均衡化,是医疗领域改革的根本靶向。下一步,在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快速推进的情况下,还应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医疗服务和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缓解医疗资源和患者向大城市过度集中的问题。

  根据医改任务要求,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基础上,我国一方面还将提高医保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进一步扩大用药保障;另一方面也会完善大病保险制度,采取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等措施,提高大病保险对困难群众支付的精准性。

  成果 医保财政补助连涨八年

  财政部社保司副司长宋其超11日在发布会上表示,各级财政将继续把医疗卫生作为财政支持的重点领域,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医改各项重点工作。

  宋其超介绍,2017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预算14044亿元,是医改启动前2008年的4.4倍,比2016年同口径支出增长5.1%,比同期全国财政支出预算增幅高1.9个百分点,医疗卫生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了7.2%。其中,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预算安排3982亿元,是医改启动前2008年的4.7倍,比2016年同口径支出增长7.7%,比同期中央财政支出预算增幅高出1.6个百分点。

  据了解,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2016年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今年的450元,人均提高30元,这是连续第8年提高了财政补助标准。

  “新农合制度是从2003年开始建立的,当时筹资标准是‘三三制’,中央财政每人每年补助10块钱,地方财政每人每年补助10块钱,个人每人每年自己缴费10块钱。”宋其超说:“经过14年的发展,2017年总体筹资规模已经达到了630元,是2003年的21倍。其中,财政补助标准由2003年的20元提高到450元,是22.5倍。个人缴费由2003年的10块钱提高到今年的180块钱,是18倍。”

  事实上,与养老保险基金类似,在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医保基金也面临越来越大的支付压力,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省份出现了当期收不抵支的状况。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未来随着财政补助的提高,参保人员的缴费水平也将相应增加。目前各地正研究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科学合理、协同增长的机制,强化个人缴费义务。

  此外,2017年,公立医院改革将在全国推开,针对取消药品加成后公立医院收入结构的变化,中央财政继续按照每个县补助300万元,每个新增试点城市补助2000万元,每个城市的市辖区补助100万元的标准来安排补助资金。同时,宋其超介绍,财政部今年将大力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医保资金对于引导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作用。支持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工作,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展望 分级诊疗仍是医改重点

  分级诊疗仍然是2017年医改工作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的地市,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

  2016年5月,国务院医改办等7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正式全面启动。记者了解到,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已有27个省(区、市)印发了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性文件或实施方案,整体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此外,未来分级诊疗制度的设计,不仅是优先转诊,更是优先住院、优先手术、优先治疗,通过把患者人群分级分类,可以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得到解决。

  此外,《工作任务》提出,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2017年6月底前各省(区、市)要明确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工作方案。综合医改试点省份每个地市以及分级诊疗试点城市至少建成一个有明显成效的医疗联合体。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建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疗联合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方式,推动医疗联合体成为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

  据了解,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有205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了医联体建设的相关工作,占地级以上城市总数的60%以上。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贺胜表示,2016年,全国各类医联体上转病例近千万例次,同比增长62%;下转260万余例次,同比增长117%。

  “在过去一年,北京已经创建了53个医联体,超过6000万的患者在基层社区做了首诊,在基层完成诊疗后,通过医联体实行各种转诊。”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表示,“在北京的任何一家医院我们也在层级诊疗,从低年资医生到知名专家有一个过程。我们在全市组成了36个专家医疗团队,每个专家医疗团队的‘领头羊’都是这个领域的头号教授,在团队中先完成病人的初步诊断和治疗,再转到知名专家就诊。”

专家认为,建设和发展医联体,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