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会议确定,在前期已出台措施基础上,聚焦生活类、公共服务类、行业类等消费新领域及新型信息产品,推进信息消费升级。一是支持企业研发数字家庭等产品,大力发展智能可穿戴、虚拟现实等高端智能设备。壮大在线教育、医疗和数字影音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用市场化方式发展知识分享平台。二是加快推进网络提速降费,推动通信、物流、支付、售后等全过程降成本。加快信息终端普及和信息进村入户,扩大信息消费覆盖面。三是完善网络安全和市场监管体系,切实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严厉打击信息和网络诈骗。用安全、便捷、丰富的信息消费助力经济升级和民生改善。
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加速发展,互联网应用和创新日益活跃,推动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恒丰银行研究院商业银行研究中心负责人吴琦表示,信息消费已成为推动我国消费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驱动力之一,2016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到3.9万亿元,对GDP增长直接贡献0.26个百分点。但另一方面,相对于美国、日本等信息消费大国(人均信息消费支出分别为3400美元和2400美元)来说,我国人均信息消费支出仅为631美元,尚有较大差距。
近几年来,我国在信息消费方面已经进行过一些部署,包括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以及“信息惠民”工程等。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信息消费总额将达到6万亿元,到2025年信息消费总额将达到12万亿元。多位专家表示,随着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金融、医疗等行业的应用,还将进一步扩大信息消费的外延。届时,新的产品和服务将层出不穷,信息消费的市场规模也将继续水涨船高。
吴琦表示,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根本在于立足国民经济和广大群众信息消费升级的需求,依托信息消费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和定向性优化,改善信息消费供给的质量和效率。重点在于提升三项能力:首先要通过市场化机制,在生活类、公共服务类、行业类等领域,加快培育和发展信息消费的新模式新业态,提升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核心供给能力。其次要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推进信息消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提速降费,提升信息消费的基础支撑能力。最后要通过法治化机制,重点完善信息消费安全的政策法规,提升信息消费的政策保障能力。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原专职副主任彭波表示,扩大信息消费除了能推动经济增长,还将促进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渗透,优化产业结构,降低交易成本,节约资源能源,提高生产效率。另外,中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机遇是城镇化。在这个过程中,智慧城市、无线城市、数字乡镇会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信息消费则有助于提高新兴城镇活力,确保城镇化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