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交运营体制改革、“阳光院”建设、国地联合办税模式、西线重组,“1+3+N”旅游管理新模式……一项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作用的重大改革举措陆续推出,张家界96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涌动着改革的热潮,170多万百姓和来自海内外的700多万游客共同分享着改革的“红利”。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之年。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要顺应人民群众对改革的热切期待,改革工作就要矢志不渝的前行。
咬定目标坚定不移,快马加鞭鼓足干劲
2016年,张家界市严格按照中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统筹全局、系统谋划、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各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
2016年4月5日召开的市委深改组会议就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既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张家界的现实要求,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中,明确了10大类256项具体改革任务。
目标明确,重在统筹推进。市领导先后多次就改革工作进行重要批示,召开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改革工作方案或实施意见38个,解决改革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86个,为张家界市改革纵深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总台账、试点台账、专题性台账、重点任务台账、督办台账等,一本本台账,一项项抓到底;在日常管理中力求“常”“长”并举,按照“两规则一细则”、“两办法一规范”,量化管理,明晰流程,确保实效;在项目监管中开展任务倒排,对重点改革项目贴身紧逼、实时监控、全程跟踪,实行改革情况一月一报,开展自评;在督察考核中把握“标准”和“任务”,让愿干事的人能干事,让会干事的人干成事,全年组织或参与改革督察8次,全覆盖4个区县、市委10个专项小组联络办和46个涉改牵头单位,确保全市各改革事项有条不紊地协调推进。
精准对接重点所在,助力经济提速发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张家界市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坚持供需两端发力,充分发挥旅游的综合带动作用。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国地税业务深度合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创了“进一个厅、到一个窗、找一个人、办两家事”的联合办税模式,率先实现了由“一人双机”到“一机双系统”的操作技术跨越。
推进资源要素市场改革。实现市县不动产登记统一发证,办理不动产权证1465本,不动产证明7850张。推进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市本级10家、区县20家试点单位完成脱钩改革工作。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7836.5万元用于精准扶贫。全面完成慈利县、桑植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改革。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行行政审批事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市本级共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1项、承接省级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47项、调整16项,投资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时限缩短至48个工作日。
推进乡镇区划调整改革。提前超额完成建制村合并省定任务,原有的1514个建制村合并为872个,减少642个,比预定任务545个多完成97个,减少幅度达42 %。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采取“先照后证”等措施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实施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管理,降低创业门槛,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市场活力。
彰显特色激发活力,自主改革亮点纷呈
推进全域旅游创建机制体制改革。按照“三星拱月,月照三星”总体布局发展全域旅游得到了国家旅游局充分肯定,成为了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纳入全省系统性改革试点范畴。全年接待游客6143万人次,增长21%,旅游接待人次稳居全国同类景区和旅游目的地首位。
推进旅游执法机构改革。在全省率先按照“1+3+N”模式建立全域旅游监管体系,设立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旅游分局,市、县(区)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或大队,区法院旅游审判法庭及区人民检察院服务旅游发展工作室等旅游执法机构,旅游综合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推进旅游统计创新改革。设立张家界市旅游统计研究院。制定的《旅游业分类》《旅游经济核算》《旅游企业游客满意度星级划分与评定》成为湖南地方标准,其中《旅游业分类》《旅游经济核算》现已经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准,升级立项为国家标准。
推进西线旅游协调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西线旅游开发的实施意见》,加快建设以茅岩河为主轴,鸭坪、温塘小镇、苦竹寨、九天洞、元帅故里5个景区和多个景点“一轴五区多点”的景区和交通项目,三年内计划投入项目建设资金60亿元。
推进扶贫攻坚工作。按照“五个一批”,推进“五基工程”、“阳光三保障”和旅游精准扶贫,出台了脱贫攻坚“1332”系列文件。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对张家界市“阳光院”建设、精准扶贫进行宣传推介。全年实施阳光助学4.1万人次、阳光医疗救助3.3万人次,建成阳光房1000套,贫困发生率降至8.9%,武陵源区将率先脱贫摘帽。
推进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建设。建立社会治理网格化信息平台建设,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辖区实施分层、分级、全区域、全时段的管理。
巩固扩大改革成果,确保改革惠及百姓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出台《张家界市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张家界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细则》,明确武陵源区为张家界市高中阶段教育试点改革区,实施永定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试点(省教育厅试点单位)。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永定区检察院机关内设整合改革试点工作,市区(县)两级检察院推行网上网下“一站式”服务和“阳光检察”工作。
深化市中心城区及武陵源城区公交体制改革。推行国有企业公车经营模式,组建张家界市公共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整体收购原市中心城区208辆公交车辆和武陵源区景源公交公司,科学合理规划公交线网,出台了公交优惠票价、特殊群体免费乘车等一系列惠民便民政策,城市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定位充分体现,群众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深化市级公立医院“三院合一”改革。按照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一院三区一制”模式,继续优化改革后医院内部管理体系,对“三区”的科室实行垂直管理和双重管理相结合。改革后的医院行政管理成本和运行成本逐步降低,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
深化民主法制领域改革。出台张家界市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张家界城镇绿化条例》,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出台第一部政府规章《张家界市人民政府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程序规定》。
深化干部考核考察制度改革。出台《关于树立“五重用五不用”用人导向,加快推进“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战略全面实施的意见》《 “五重用五不用”干部考核评价实施办法》《重点工程建设干部考核试行办法》等规定,探索建立干部年度考核考察 “六考五看四用”工作法,得到了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积极推进三项“国字号”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建立《张家界市推广使用本地产品名录》。按照农村垃圾治理项目PPP模式,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签订了《张家界市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市场化运作模式。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张家界市在全面深化改革路上正快马加鞭。
(编辑:中国经济体体制改革杂志社通联部 文武 卢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