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表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是迈稳步,而不是“迈大步”。他强调,资本市场的监管发展在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这是基本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将进一步完善,新三板分层等政策在酝酿,区域股权市场的规范也在进行中。其中,证券法修订、期货法立法、公司法联动修改、《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的修改、“新三板条例”的研究制定、刑法关于证券期货犯罪规定的完善等都在推进之中。
此外,退市制度完善、并购重组的监管强化可期。证监会副主席姜洋指出,今年证监会对退市提了一些新的要求,一是加强信息披露,防止造假;二是要求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尽到看门人的责任,对财务造假负责;三是正在积极修改完善退市标准;四是加强交易所一线监管,让交易所真正负起责任,依法依规,该退市的就退市。
监管体制改革受关注
两会期间,金融体制改革引发代表委员们热议,而资管产品统一监管有望率先亮相。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易纲明确表示,大资管的管理办法正在研究之中。
对于资产管理究竟如何定义、属于哪些范畴、存在哪些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一行三会一局”已初步达成了一致意见。“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还会朝这个方向继续努力,而且在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还可能提高到更有效的层次,但现在还未做到。”
楼市调控“分城施策”
楼市调控仍将延续分城施策,长效机制也在探索之中。住建部部长陈政高表示,房地产市场方面已积累不少实践经验,并形成一些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这些为制定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土地供给上来看,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表示,“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完全可以满足发展需要。关键是要调整土地供应结构,合理提高住宅用地比例,以市场配置满足多层次住房用地需求,对保障性住房用地实行应保尽保。他强调,要规划引导,稳定预期,落实人地挂钩政策,各地政府要向社会公布住宅用地中期规划和三年滚动计划,形成居民和企业的良好预期。
国资国企改革亮点纷呈
今年央企重组将继续深入。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今年央企重启的特点将有两个,一是布局结构持续优化,二是重组重点应向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领域的方向靠拢。
央企重组坚持“成熟一户、重组一户”的原则。一是要聚焦重点领域搞重组,加快推进煤电行业、重型制造装备行业、钢铁行业等领域的重组整合。二是要探索有效重组方式。三是要加大重组后融合力度。
对于下一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肖亚庆强调,2017年混合所有制的突破口要进一步扩大。首先,适合在三四级企业搞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就在三四级搞,有的企业希望层级再进一步升高,要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效果来看。二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确实是要让各个股东方、利益方都得到利益。
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多位央行官员在两会期间强调,人民币汇率会保持稳定。周小川表示,看待人民币汇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是否健康。若经济健康,通货膨胀较低,货币就会较坚挺。其次,也要看金融是否稳定。金融若较稳定,信心就会进一步增强。因此,人民币汇率从目前来看,尚无持续贬值的基础。市场预期有很大调整和变化。
易纲强调,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特别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民币未来的趋势会保持稳定和相对强势的特征。
绿色金融发展全面提速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正在全面提速。他说,下一步,有关部门会研究统一我国绿色债券的界定标准,提出绿色债券认证的规范意见,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要求,推动建立绿色债券的业界自律机制,努力将我国的绿色债券市场打造成为一个规范、活跃、透明和健康的绿色融资平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
两会期间,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讨论集中表现在去杠杆方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本质是实现市场的供求平衡,推进新旧发展动能转换。为此,要更多地运用市场手段、法治手段,推动企业优胜劣汰、优化重组,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
对于杠杆率过高的企业,要有所控制。周小川表示,一方面,企业自身要进行内部改革;另一方面,金融系统要考虑不能过多支持此类企业,要鼓励直接融资。也有部分企业需进行市场化债转股。其次,与产能过剩有关。部分产能过剩企业,以往占用了过多信贷资源。因此,去产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政策,金融业要大力支持去产能。库存过多就会占用流动资金,这也是导致杠杆高的原因之一。金融业要更好地配合“三去一降一补”的改革。
“一带一路”稳步推进
“一带一路”战略稳步推进,成果好于预期。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资金问题引起众多关注。全国人大代表赖小民表示,“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需求量巨大,应鼓励社会多元化投资,引导国内社会资本走出去。
赖小民建议,一是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一带一路”投资项目,二是要加快PPP等投融资模式的配套制度建设。尽快完善“一带一路”建设PPP等模式,并适度给予一定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三是要充分利用国内金融市场。依托政府信用,向境内金融市场发行“一带一路”战略专项债券,引导外汇储备、社保、保险、主权财富基金等参与“一带一路”投资。
中国“智”造创新先行
中国制造正迈向中国“智”造,发展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更加迫切。
在多位企业家和学者看来,“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提出正是为了化解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尴尬”:我国已建成门类齐全完整的工业体系,取得了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地位,然而核心技术缺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突出。
同时,在中国制造的发展过程中,需推进供给侧改革。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强调:“供给侧改革不是买别人的技术,而是我们能够创造,从根子上实现中国人的技术创新能力,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债券市场日益开放
债券市场对支持实体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今年香港内地有望实行“债券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作为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稳步地推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对于下一步安排,潘功胜指出:“对人民银行来说,我们一定会完善相关制度的安排,比如法律、会计、审计、税收、评级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为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提供一个更加便利和友好的制度环境。同时,推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跨境合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和境外投资者多一些沟通和交流,得一步步走,走得更加稳健些。”
两会期间,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楼市调控、国资国企改革、人民币汇率、绿色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国“智”造、债市开放等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财经关键词,它们勾勒出今年经济改革发展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