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警惕结核病卷土重来

发稿时间:2017-03-01 10:05:35
来源:中国改革网作者:唐 钧

  每年3月24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作“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最近面世的《全球结核病报告》披露:2014年,全世界结核病死亡人数为150万人,艾滋病致死人数估计为120万人。《报告》评论说:“结核病现在与艾滋病毒一样,成为全世界的主要死因之一”。中国的媒体却从中敏锐地察觉,其实结核病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艾滋病,而且超越的幅度达1/4。

  结核病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慢性病。患者因感染结核杆菌引起发病。结核菌有可能侵害人体的各种器官,因此便有肺结核、胃结核、肠结核、淋巴结核,等等。但结核杆菌主要侵犯人体器官是肺脏,因此“肺结核”的名头可能更大些。中医将结核病统称为“劳瘵”或“痨瘵”,这些用词说明,国人对结核病的畏惧恐慌是显而易见的。

  结核病令人生畏,是因为它的传染途径既可以通过呼吸道,也可以通过消化道,这是两种常人最容易中招的疾病传染途径。有研究表明,世界上有1/3人口可能感染了结核菌,但人体的免疫系统会把结核杆菌“冻结”起来。被“冻结”的结核杆菌可潜伏多年,一旦免疫系统被削弱而使抵抗力低下,就给了结核杆菌“解冻”的机会而导致发病。

  结核病令人生畏,还因为它多发于15—35岁年龄段,是一种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极大的常见多发性疾病。按中医的说法,“痨”字有一层的含义是“积劳损削”。可能是青少年常常因自恃年青力壮,容易忽视营养,忽视休息,忽视卫生,于是就愈加给了结核杆菌传染的机会。

  结核病令人生畏,更因为它是一种“穷人病”。引发“穷人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其一,环境因素:因为贫困,致使“穷人”的生活居所和工作场所的卫生条件非常差;其二,生理因素:因为贫困,致使“穷人”营养不良、劳累过度进而造成免疫力低下;其三,经济因素:因为贫困,致使“穷人”患病后难以得到及时的诊疗和有效的药物。因为这三个原因,“穷人病”一旦发作,其后果就是陷入贫病交加的悲惨境地。

  建国以后,国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社会环境和卫生条件也得到改善。国家非常重视公共卫生和对传染病预防免疫,为之拨出专款,结核病的防治机构一直延伸到基层。在青少年中,较为普遍地免费接种了专门针对肺结核的疫苗——卡介苗。同时,在劳动保险制度的支持下,雷米封(异烟肼)、利福平等特效药物的普遍使用,使结核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

  但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本来似乎已经得到控制的结核病竟然又猖獗起来。导致90年代以来结核病卷土重来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社会经济变迁的影响,也是结核病本身病理因素变化的结果。

  首先,结核杆菌本身的变异导致有较强耐药性的“超级细菌”出现,于是就有了耐药性甚至耐多药性、耐广泛药性的结核病患者,以往使用的抗结核病的特效药对这类病人失效了。按世卫组织的提供的数据,全世界有3.3%的新病例和20%的曾经接受治疗的老病例罹患耐多药结核病。而据媒体报道: 2014年,中国新发生耐多药结核病病例约为5.2万人。

  其次,贫富差距和人口流动给了结核病可乘之机。据媒体报道:中国80%以上的结核病人在农村,农村患病率是城市的两倍以上,发病人群集中在20—45岁的年龄段。但也有消息说,75—79岁的老人肺结核的发病率也很高。与此同时,流动人口是结核病发病的高危人群。据流动人口较多的一线城市报告,北京的结核病患者中有40%来自流动人口,上海的这个数据则为50%,深圳更高达80%。

  在1995年由世界社会发展首脑会议制定的千年发展目标中,对全球结核病的防治曾有明确的规定。全世界有22个国家被列为“高负担国家”,中国不幸也在其列。当然,中国防治结核病的努力,在《报告》中得到了世卫组织的肯定,因为中国在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三个方面都已经成功地实现了“比1990年减半”的千年目标。防治结核病,任重而道远,必须再接再厉,尽早迎来对结核病“瘟君”纸船明烛照天烧的最后胜利。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