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创意是创新活动中甚为关键的一链。创意又是什么?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可就是这种想法让创造有了动力,让需求有了空间。可能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中国是科技大国,在顾客期待的很多产品供给上其实不缺技术;中国更是人口大国,在普遍关注的消费需求上也不缺市场。但我们在现实中经常看到的是供需失衡、技术和市场脱节,是“爆买”“扫货”几乎成了海外中国游客代名词。人们在惊叹那种绝妙创意,而去追捧那些创意产品时,其实已经为创意的重要性给出了“用脚投票”的结果。创意就是这样,一头连着市场需求,创造消费,刺激消费;一头连着技术供给,引领创造、激发创造。
大家常用的自拍杆,有技术门槛吗?没有;有成本难关吗?没有。那这种产品的横空出世,并在短短时间内风靡全球,被誉为“人手一杆、自拍无忧”的“神器”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是创意,是创意者在捕捉人们自拍的现实需求中激发出的创造性想法。再看双立人指甲刀,没作任何技术突破,仅仅是一个刀口双弧形设计,就让自己的产品独树一帜,就在市场上独领风骚。其实,很多的需求不是市场天然就有的,也不全是技术进步自然形成的,而是因为创意不断创造的。同样的技术条件下,没有创意,我们想过开车导航吗?没有创意,我们想过使用微信吗?没有创意,我们想过滴滴打车吗?没有,至少绝大多数没有。
在改革推进过程中,我们自主研发了一款改革信息系统平台,创新了“四用四抓”工作机制,以改革的方式推进改革,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形成了示范效应。这个产品有技术难题吗?显然没有,大多软件公司能开发。与我们合作的湖南创源科技感慨地说,没有我们的想法就不可能做这样的产品,没有这样的产品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市场。他们还说,正是这一次合作改变了公司的定位,由此看到了开发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广阔市场前景。
第二,创意是创新活动中相对薄弱的一链。在整个创新链条中,创意,也许因为它仅仅是一种想法,而让人不以为它是值得关注的成果;也许因为它不像技术那样有着严格的创新标准,而让人不以为它是值得看重的劳动;也许因为它代表的是一种未来趋势,而让人暂不知道它未来的价值。正像马云创业之初,带着他的创意去推销而经常吃闭门羹和遭白眼一样,创意之初总是不那么起眼。也许正因如此,创意就成了创新活动中相对薄弱的一链,我们也就总是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尴尬局面,一方面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但新技术不管用、新产品不好用比比皆是,廉价产品无人问津;另一方面消费外溢、海外抢购成为潮流,国外的马桶盖、电饭煲样样受宠,商品高价却受人青睐。
因为创意这一链的薄弱,于是整个创新链条的运行就出问题了。在供给端,他们看到的不是围绕需求的创意,追求的不是满足需求的创意,而是政府的支持政策。因而,为争取资助而创造。而在需求端呢,他们看到不是心向往之的产品,而是供给端自娱自乐的游戏,因而为心怡商品而外购。所以,套补的现象、骗补的现象就不断出现。为推广新能源汽车,十年内中央财政将斥资扶持1000亿元之巨,但很多企业不愿下大力气研发创新,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敲敲打打,躺在补贴上过日子,甚至出现金龙汽车骗补被罚款8亿元的案例。这样的例子在家电下乡、光伏产业等领域时有发生。这样的现状难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第三,创意是创新活动中需要发力的一链。在创新发展中,政府不可谓不急,也不可谓不重视。但在整个创新活动的链条中,政府的主要精力往往只关注到了供需两端,而忽视了中间一链,从而在创新活动中动力源不足、方向感不清。那么,要在创意这一链发力,政府有形之手需要腾出空来予以支持。从哪里腾出空来?从越位之处、错位之处腾出空,把多与少的失衡调整过来。要多一些引导,少一些主导。创意往往源于奇思妙想,具有活跃的天然属性,需要更加宽松自由的发展环境,就像上午高尚全老先生讲的,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创新的动力源泉。宏观上,要加强调控和引导,让创意有未来。微观上,应减少干预,发挥市场作用,让创意能落地。要多一些滴灌,少一些漫灌。优化政策扶持模式,少搞避免巨额补贴、直接投资等“大水漫灌”方式,多使用更加精准的“政策包”,真正让奇思妙想有生根发芽的土壤,让创新创业者有实现梦想的舞台。要多一些托底,少一些拖沓。把更多精力放到优化创新环境上,为创意创新保驾护航,真正实现“零成本创新、零风险创业”。
我们常说,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在这个“人人都是创客,事事皆可创新”的时代,创意是成本最低、价值最大的资源,是“汗水型”、更是“智慧型”的资源。政府只要“腾手补链”,创意的星星之火就会形成创新驱动的燎原之势,就会收获创新发展的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