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山东郓城县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经验

发稿时间:2017-02-10 16:24:07
来源:郓城县委改革办

  2014年12月,经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批复,郓城县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成为全省首批县级试点单位。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批复要求,承担“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建立合理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推进城镇生态文明建设”三个方面试点任务,每年实现1万名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到2017年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2%,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开展试点工作以来,郓城县坚持高点定位,超前谋划,抢抓政策机遇,与全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试点、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及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有机结合,综合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为切入点,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强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新型城镇化办公室,围绕三大试点任务,突出规划引领,做好“人、地、钱”文章,达到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形成良性循环的城镇发展格局,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郓城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6%,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8%,比2014年提高16个百分点,11月份成功入围山东省10个中等城市培育试点。分别于今年8月、11月份顺利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及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办公室开展的综合试点第三方评估,主要做法及成效得到国家及省专家的肯定与好评,典型经验被《中国城市报》(10月17日)、省政府办公厅《专报信息》(第220期)刊登推广。

  一、着力打造优美宜居城市,为新型城镇化扩容量

  (一)立足高起点规划,加强城镇化战略引领。聘请北京交通大学、中科院、北京大学等有关专家教授,先后三次来郓城实地调研座谈,针对新型城镇化发展重点、投融资机制、土地制度改革、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4个方面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为编制规划提出科学指导意见;委托同济大学高标准编制《郓城县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郓城县人口市民化规划》,由省住建厅指导制定了《郓城县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实施方案》(2015-2017年),围绕试点方案确定的三年任务目标,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县城扩容升级、重点镇培育、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化、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等八大行动,明确年度实施计划,落实部门责任分工,科学测算资金、土地需求,提出政策支持方向,为扎实开展试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二)统筹城乡均衡发展,建设特色精品城市。坚持以中心城区为龙头、特色小城镇为支撑、新型农村社区为延伸,打造特色精品城镇,推动内涵发展,整体提升,实现城区、乡镇、社区三级同步建设,不断拓展城镇发展的空间和容量。一是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创建优美宜居环境。立足增强中心城区的吸引力,大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近两年按照“加快改造老城区、全面推进南部新区,完善提升东部城区、带动开发西部商贸区”的思路,拉开了整个城市基础设施框架,实现了全方位扩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以加快新城区建设为切入点,规划建设了可容纳15.4万人居住的15平方公里南部新城,29条城区道路、400公里管网、14个城市公园、6座桥梁等152项重点城建工程完工或正在施工,竣工房地产开发面积260万平方米;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2016年以来实施的6262户总面积77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已全部开工,城区在建房地产开发项目达到16个、总面积142.3万平方米。以做好“水、绿、花、文”四篇文章为抓手,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契机,强化城区水系生态治理,累计投资21.2亿元先后开工建设了宋金河、跃进河、北沙河生态治理工程和南湖公园;加大绿化力度,实现“修一路、绿一线、成一景”,着力打造“人在花中走,车在林下行”的景观效果,高标准建设了18条绿荫大道,提升改造了9条道路绿化工程和3个城市出入口景观绿化工程,新栽补植行道树2.5万株、花灌木35万株,新增绿地244万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00多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37.03%和30.74%,摆放栽植花卉100余万株,让城市三季有花、四季常绿,顺利通过了省级园林城市验收;充分挖掘郓城深厚的文化资源,在城区道路命名和主题公园、广场建设上突显水浒文化、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文化特色,由水浒传主题命名了“忠义路”,由晁盖老家“东溪村”命名了“东溪路”,以纪念1947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首战郓城攻坚战告捷为主题建设了胜利公园,以“丝弦圣手”王殿玉为主题建设了戏曲广场;由此,让整个城市因“水”而富有灵气,因“绿”而充满生机,因“花”而焕发活力,因文化而彰显底蕴、提升魅力,极大提高了市民满意度,增强了农业人口的进城愿望。二是抓好精品小城镇建设,增强产业辐射带动能力。重点抓好镇驻地提质扩容,提升小城镇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2014年以来随官屯镇以开展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为契机,新扩驻地面积3.5平方公里,聚集人口12000多人;黄安等4个重点镇和黄泥冈等10个特色小城镇,镇区建成区面积各新扩1平方公里以上,全县新增小城镇开发面积180万平方米,大幅提升承载功能和产业支撑能力,吸纳6000多户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三是强化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以压煤村庄搬迁、土地增减挂钩为切入点,积极推进六合苑、小屯、文昌苑、季垓等35个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向乡村社区延伸,着力均衡配置公共资源,通过“互联网+”、结对帮扶等手段让更多的医疗、教育、文化等优质资源下沉到乡村社区。现已建成环境整洁村245个、生态文明村50个、美丽乡村50个,极大提高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生态文明程度。

  二、突出各产业融合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增人气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带权进城。一是培育壮大设施农业。以深入推进省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按照“农民外出务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的改革思路,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不断完善“保姆式”、“菜单式”托管服务模式,目前已托管农民土地38万亩,建成为农服务中心10个,领办、参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20多个,培育壮大设施蔬菜、食用菌、特色产品等高效农业,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600多家、1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80多家,培育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明星社10家,形成了久源芦笋、甄庄食用菌、百蔬园西红柿、圣达油用牡丹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基地,带动了农民增收,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让农民不仅有了钱,而且有了“闲”,加快了农业人口市民化进程。二是积极推进农副产品加工业。全县共流转土地40万亩,发展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家、“一村一品”专业村291个、优质农产品基地55万亩。三是着力发展农业服务业。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扶持发展种养殖大户和家庭农场,李集镇大杨集村被评为山东省美丽休闲乡村,“油桃妹”家庭农场获评山东省就业扶贫优秀基地。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已实现16万名农村劳动力二、三产业转移就业,不断兴起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热潮。

  (二)切实加强政策引领,实现转移人口共享市民待遇。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大力推进市民化。一是全面放开落户限制,让转移人口“进得来”。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5个乡改为建制镇,5700户购房农民落户城镇,4500户城中村居民实现了市民化。二是大力推动返乡创业,让转移人口“留得下”。出台了促进全民创业20条具体办法和支持返乡创业7项政策,2016年以来新增返乡人员注册私营企业1.09万家、个体工商户8593家,分别是2015年同期的9.2倍、3.5倍;规划建设了7个园中园,加快培育郓瀚云城等4个电商产业园和中小企业创业园等6个返乡创业园,为转移人口就业创业搭建了广阔平台,今年以来新增创业就业人员3.1万人,占全县市民化人口总量的70%。三是积极实施产业带动,让转移人口“有业创”。出台了60强龙头企业培植、电商发展、全域旅游、生态农产品品牌培育等8个方面实施意见,强化产业支撑,发展实体经济,激活木材加工、纺织服装、酒类包装、机械制造、能源化工、生物医药六大存量产业增长动力,通过产业带动吸纳就业,实现了2.6万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安居乐业;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以2个全国重点镇、4个市级重点镇、10个特色小城镇为重点,在扩大镇域规模的同时,凭借地域优势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强化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先后规划建设了黄安镇木材加工、随官屯镇精细化工、丁里长镇酒类包装、杨庄集镇汽配挂车、黄泥冈镇纺织、李集镇钢球等特色产业园,通过经济板块整体提升促进农民转换角色,实现了就地就近市民化。四是优化公共服务,让转移人口“住得好”。扎实做好10个方面的民生工程,新建城区学校12处,新增教学班504个,招聘教师1272名,提前一年解决了城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今年以来1240名随迁子女全部就近入学;开工建设了县医院新院、县中医院扩建和县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标准化改造乡镇卫生院11处,新增床位2000多张;新建医养院、养老院27处,新增床位6万张;将进城人口纳入城镇社区养老服务、医疗救助、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范围,养老、医疗保险县域内自由接转,让进城人员同等享受市民待遇,实现了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

  三、打造投融资郓城模式,为新型城镇化聚财力。据测算,郓城县实现三年试点任务目标共需建设资金170亿元。面对巨大的资金投入,县委、县政府不等不靠,充分利用国家有关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政策,成功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县域城镇化投融资新路子。一是搭建投融资平台,打造了水浒置业、郓财投资两个平台,通过积极对接国家开发性银行、政策性银行,直接融资到位资金79亿元,其中争取国开行、农发行棚户区改造项目6个、贷款27.18亿元,争取国开行教育“全面改薄”工程及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贷款8.69亿元,争取农发行农村公路生命防护线工程贷款8.14亿元,为重大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在原有2个投融资平台的基础上,拟于年内新注册郓城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郓城县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郓城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郓城县城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4个投融资平台。二是积极实施PPP融资模式,2016年1月14日、12月23日,先后两次举办PPP项目推介会,推出PPP项目32个、总投资284亿元。截至目前,全县共有34个项目纳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投资总额250.39亿元。其中城南水库等4个项目已竣工、吸引社会资本21亿元,南湖新区等5个项目已落地建设或加快推进、撬动社会资本54亿元;总投资额31亿元的南湖新区和彭湖湿地生态区2个建设项目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示范项目,投融资典型经验被省政府办公厅《专报信息》(第220期)刊登推广。三是深入研究解读相关政策并全力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2016年以来,共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9个、资本金9.22亿元。四是探索发行城投债,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委托东兴证券于2016年11月在全市率先成功发行了9.7亿元的城投债,利率为4.54‰,认购倍数3.46倍,作为菏泽市第一支县级城投债首次在资本市场亮相,得到了来自基金、券商、银行各方面投资者的高度认可,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债券市场融资树立了标杆。通过多方融资,今年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及教育、医疗、交通等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达100多亿元,为新型城镇化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新型城镇化优生态

  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设节能低碳城市。一是积极发展以新能源、新智慧节能技术、新产业为核心的低碳经济,大唐郓城2×100万千瓦超超低排放创新示范发电项目已报国家能源局,近日通过了中国电力规划总院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山东琦泉2×30兆瓦生物质发电项目、圣元环保1×20兆瓦垃圾发电项目、北京宣力50兆瓦沿黄风电场项目已并网发电或即将建设;协鑫新能源40兆瓦农光互补发电项目、锐鸣绿菌30兆瓦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二是广泛推行绿色居住、绿色出行,扎实开展街头植绿、广场增绿、拆墙透绿、全民护绿活动,建成帝景湾等18个现代化生态居住小区,提升改造2个老旧居住小区,突出建设绿色空间,着力抓好水浒小镇、光伏小镇、陆港韵梦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开发;新上新能源城市公交车100多辆,公共自行车一期工程引进500辆自行车、设置25座站点,北京中辆新能源有轨电车T1线正在加快规划建设进度,成为在全省率先建设有轨电车的县级城市。三是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积极开展全国智慧城市创建试点争取工作,以数字化城市指挥中心为基础,着力打造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旅游、智慧路灯等工程,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智慧水平。四是积极开展提高城市韧性方面的政策交流、联合研究与项目合作,2016年7月13日,郓城县人民政府与世界未来委员会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东溪湿地建设与城市绿色发展项目的合作备忘录》,这是李克强总理见证签署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务实合作项目之一,标志着郓城县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迈入国际合作平台。借力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试点发展全域旅游,着力打造“水浒故里”目的地品牌。南湖公园、水浒小镇、东溪湿地旅游度假区、彭湖湿地、宋江湖等一批旅游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实现了城区景区园区相得益彰,宜居宜业宜游绿色发展。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三大任务,加大试点工作推进力度,高点定位,强化措施,精准发力,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圆满完成试点任务。一是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力度,进一步加强同省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对接,争取得到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设立新型城镇化建设基金,以更加灵活的机制推进城镇化投融资创新,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投融资郓城模式。二是全力推进以就地就近城镇化为重点的人口市民化,在户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更加有力的推进措施,为农村居民带权进城创造更加宽松便利的条件,用3年左右的时间,新增返乡创业就业12万人以上,吸引外来务工6万人以上,到2020年城区人口达到50万人,走出一条具有郓城特色的就地就近城镇化发展路子。三是加快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步伐,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产业园、电商创业园等“区中园”建设,为新型城镇化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四是以郓城县列入全省10个中等城市培育试点和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在做大做强中心城区的同时,大力推进小城镇、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和产城融合发展,尽快把郓城打造成为天蓝地绿水清气净、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精品城市。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