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党的根本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宿和落脚点。截至2016年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超过90%,连续4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00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低于5.7%,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日趋合理等等,这些成绩的取得,向13亿多人民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与时俱进的。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而所有这些,都需要付出极其艰辛的努力,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这就要求我们,着力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着力实施群众迫切期待的重大民生工程和惠民政策,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抓好一个实字。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只有以实实在在的为民行动和强大的物质基础作保障,才能真正惠及于民,取信于民。这些行动最终要贯彻到具体的民生工程和民生项目上来,要通过体系化的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将民生工作落到实处。这次会议重点研究“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65项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提出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和抑制房地产泡沫、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等,正是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真正将人民群众的所盼所想化为现实。
做好一个准字。无可置疑,现实中还存在老百姓不满意的地方。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原因就是,在一些民生服务领域的供给与群众的需求产生了错配,在群众呼声很高的某些方面,供给还不适应,而在另外一些领域,可能又出现了公共产品的供给过剩。因此,正如这次会议所强调的,要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搞好一个活字。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比如,在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领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促进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带动供给产品的多样化。当然,在实践当中,要正确区分政府职责和市场作用。凡是市场能做的,政府要创造条件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项目实施并获取收益,做到放活市场、激活主体、带活产业,从而培育和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抓好民生工作必须把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解决好、落实好,把广大百姓的“忧”放在各级领导干部的心里,抓实行动,精准供给,搞活机制,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有更多的期待和盼头,让全面小康之路走得更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