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周其仁:体制成本是中国经济的决定性变量

发稿时间:2017-01-11 11:53:1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张平:

  如果资金主要用于自住或改善性购房,不会使中国的房地产出现大幅波动,但全民加杠杆式的投机性购房,甚至让一些连住房首付款都无力支付的人购房,这样风险就变得巨大了。如此一来,极有可能戳破一线城市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

  周其仁:

  改革曾降低了体制成本,中国经济因此崛起。不断上升的体制成本,现在却成为阻碍制造业发展的关键,GDP和劳动力价格远不如税收、社保缴纳和政府收入涨得快。体制成本是中国经济的决定性变量,体制成本降,经济增;反之亦是。

  温彬:

  随着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商业银行亟须加快处置和化解不良资产压力。但受经济环境、政策制度、市场建设等方面的制约,核销、重组、转让等手段已不能适应不良资产处置的需要,中国银行业应从供给侧出发,加快构建市场化的新生态。

  许小年:

  今年不是赚钱的年头,而是求生存的年头,先活下来再说。企业应该把债务水平降下来,在经济下行的时候,负债过高对国家经济是个风险,对企业也是风险。高负债的问题主要不在财务费用,而是现金流管理。债务意味着稳定的现金流出,如果没有稳定的现金流入相匹配,企业就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葛丰:

  大力推行PPP模式,是经济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而资产证券化工作,则是着力破解PPP“落地难”问题的可行方案之一。这项工作从技术面分析来看,可以有效突破横亘在PPP项目与社会资本间的主要障碍,是金融创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

  毛勇春:

  减持作为一种交易行为无可厚非,作为一种市值管理手段也可以理解。但本末倒置地把减持美化成市值管理的目的,那是有问题的。如果资本市场没有实体经济支撑,都是短线操作,就会引发难以预料的风险。

  宏皓:

  未来一段时间,国内金融风险最可能显著上升的领域,是商业银行体系。随着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当前银行、非银金融及各类企业不良资产逐渐显现,新一轮不良资产处置周期到来。作为化解金融风险、实体经济去杠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本轮不良资产处置对参与机构的专业能力要求更高,处置时一定要从企业角度考虑,才能真正达到目的,提升企业价值,增加收益。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