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长沙市委市政府按照党中央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转型创新发展的关键一章,以马上就办的意识率先起跑。长沙必须赢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起跑线上,向改革要资源、要市场、要空间、要后劲,把长沙更快更好发展的闸门打得更开。把全面深化改革比作建造大厦的话,这三年是长沙夯基、架柱的平台,搭起长沙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框架。
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的助力、助推、助跑,长沙的发展在新常态下迈向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层次。
从增速看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在过去十年,全国33个重点城市中,长沙的GDP增长速度排位第一,增长460%,从2000年以后我们超过了8个省会城市,GDP总量现在已经排到省会城市的第六位,在长沙前面是广州、武汉、成都、杭州和南京。今年我们GDP预计增长9.3%,明年会超过一万亿。
从结果来看实现了大幅度的优化。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了产业升级,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新经济蓬勃发展。长沙由过去的工程机械一业独大,变成各大产业竞相发展,涌现出工程机械、新材料、食品、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六大千亿产业,服务业贡献率首次突破50%。
从动能来看开启了转换。长沙经济在改革中实现了“稳住调优、齐头并进”的态势,没有出现大起大落,智能制造和互联网+两大行动见到实效,城市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四位。
从后劲来看集聚了一大批项目。随着长沙宜居环境、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三年来引进了上海大众、格力空调、海奇电器、健康城等投资过50亿的项目46个。
从实效来看改革实实在在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长沙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三位,长沙连续九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回顾长沙十年来的全面深化改革实践,我们感到,全面深化改革“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是相辅相成的,是“一盘棋”和“整体战”。
关于长沙改革实践的体会是:一是注重引航导向,把握改革总原则;二是注重系统集成,用好改革方法论,突出改革的示范性、观念性和探索性;三是注重民心助力,激活改革积极性,把用好外力与激发内力结合起来,把群众受益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改革内参》记者赵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