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浙江的特色小镇内涵
浙江的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风景区的“区”,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面向未来,聚焦支撑浙江长远发展的七大新产业,兼顾历史经典产业,找准产业定位,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集聚高端要素,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如余杭梦想小镇,主攻信息经济,把旧粮仓改造成为“无资本、无经验、无市场、无支撑”、但“有梦想、有激情、有知识、有创意”的“四无四有”创新创业者的发展平台,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特色、人文气息和美丽风景。
浙江的特色小镇锁定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产业,以及茶叶、丝绸、黄酒、中药、木雕、根雕、石刻、文房、青瓷、宝剑等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产业紧扣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来建设。即便是同一产业,也要细分领域、错位发展,而不是同质竞争。
浙江的特色小镇是产业、文化、旅游和一定的社区功能的聚合体。其中文化和旅游功能紧贴各自的产业定位衍生发展、融合发展,而不是简单相加、牵强附会、生搬硬拼。这也是特色小镇与工业园区、风景区的最大区别。如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围绕巧克力生产,深挖巧克力文化,开发与巧克力相关的可可豆种植。
特色小镇有特殊形态。浙江特色小镇规划面积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所有特色小镇建成3A级景区。旅游特色小镇要按5A级标准建设,要求每一个小镇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确定好小镇的风格,避免“百镇一面”。浙江的特色小镇与住建部公布的127个特色小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可以说住建部用了浙江特色小镇的名称。
二、浙江的特色小镇“活”在运作机制
1、建设主体活。浙江以全面开放的理念,不设门槛,欢迎大家建设特色小镇,国企、民企、外企、高校、行业领军人物纷至沓来,特色小镇的建设主体英雄荟萃。如鄞州电车小镇的建设主体是央企中车集团,龙游红木小镇的建设主体是民企年年红集团,西湖艺创小镇是浙江美院和浙江音乐学院联手建设的,西湖云栖小镇是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博士为主谋划建设的。
2、资金来源活。浙江以平等开放的竞争机制,鼓励各类资金投入到特色小镇建设中来,民间资本、股权投资基金、银行信贷资金、国家建设专项资金等等纷纷注资。特色小镇建设资金渠道多元。去年以来国家许多基金和银行都支持了特色小镇。如吴兴美妆小镇采用“公司+基金+政府”的模式,依托行业协会组成了产业公司,区政府和产业公司按照1:9的比例成立了产业基金,带动社会资本16个亿。
3、过程管理活。浙江非常注重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用足、用活、用好统计监测制度,管理服务好特色小镇。采取一季一通报、一季一现场会、一年一考核、不定期约谈等方式,以成绩说话,淘汰低速、低效、低质发展的特色小镇。如根据去年年度考核结果,浙江发展改革委对年度考核排名靠后的小镇进行了约谈,点出努力方向,力求特色小镇少走弯路。
4、培育方式活。浙江的特色小镇建设采取宽进严定、动态培育、实绩摘牌的“创建制”。省里择优分批公布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和培育名单,对于年度考核不达标的特色小镇,实施退出机制,确保活力;择优公布 10个省级示范特色小镇名单,典型引路;对 3到 5年后完成建设目标的省级创建小镇,验收合格后再由省政府公布为特色小镇,以实绩论英雄。今年,我们已将1个年度考核不合格的特色小镇从省级创建名单降格为培育名单。我们采取的具体措施为:
(1)扶持政策奖罚分明。
根据特色小镇的建设进展和质量,落实奖罚政策。对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兑现扶持政策,对连续两年不完成的,加倍倒扣用地指标。对省级示范特色小镇,给予土地、产业基金设立等方面的倾斜支持。
(2)政策红利事后兑现。
奖励方式采用期权制,政策兑现从事先直接给予变为事后结算。用地在次年根据上年度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量给予 50%—60%的奖励,财政按照上年度新增税收给予“三免两减半”的奖励。
(3)服务机制创新供给。
建立省领导联系制度,为特色小镇问诊把脉。允许国家和省里的改革试点、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试点,让特色小镇先行先试,激发内生动力。要求各部门做好“店小二”,根据特色小镇的产业特点和人才集聚需求,创新审批方式,提供个性化服务。如黄岩区率先在智能模具小镇实施 30 天完成项目审批的改革,为小镇提供高效服务;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为国际金融人才提供开通国际医保,开办双语幼儿园的定制服务,吸引了 1000 多家金融机构,资产管理规模超 6000 亿元,今年一到十月税收增长10.1个亿。
三、浙江特色小镇“亮”在建设成效
实施特色小镇战略以来,浙江已经布局了78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52 个培育对象,形成了一支小镇的创建队伍,一套有力的扶持政策,一个合力的推进机制,一个竞争发展的良好氛围,成效初现。特色小镇正成为加快转型升级的新载体;特色小镇正形成经济新动能的新力量。特色小镇正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特色小镇正成为各级干部主动作为的新舞台。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质量特色创新,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高质量开拓特色小镇建设。【《改革内参》记者赵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