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季晓南:为何有强大研发能力的国企效益不如民企?

发稿时间:2016-12-23 16:17:28
来源:中国改革网作者:季晓南

  【编者按】:2016年12月17日,中国改革(2016)年会暨创新驱动高层研讨会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本文是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的演讲内容,题目系编者所加,未经本人审核。


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季晓南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很大,企业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发展速度普遍放缓,经济效益普遍下滑,根本的原因就是发展方式滞后、创新能力不强。在汤森路透发布的《2015年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上,中国内地企业自2014年被纳入评估之后又一次无缘榜单。这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和思考。怎么通过激发企业,包括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这是我们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要解决的一个课题。

  国有企业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截止2015年末,中央企业有国家级研发平台596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9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02个;依托中央企业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90个,占比51%;在科技部认定的146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有101个是由中央企业牵头和参与组建的,占比69.1%。这些研究研发平台应该说代表了一个企业的研发实力和潜能。

  再看看专利,截止2015年末,中央企业累计拥有有效专利40.4万项,占全国4%,其中有效发明专利13.2万项,占全国9%。这仅仅是中央企业,不包括其他国企。2015年国家科技发明奖一等奖全部由中央企业获得,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也全部由中央企业获得。 “十二五”期间,整个国家颁布科技进步特等奖11个,中央企业占85%,科技进步一等奖49个,45%中央企业拿到。科技发明一等奖四个,中央企业占了三分之一。关系国家安全的国民经济命脉的重大技术创新都是国有单位为主来创新的,这说明它的实力地位很强。

  大家总认为国有企业创新很滞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很先进\很灵活,是不是这样?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6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显示,国有企业创新动向指数57.19,非国有企业指数为54.41%,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高2.78%。这不是国资委本身,也不是国务院发展中心的调查系统,是第三方的独立调查。这显示出国有企业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为何有强大研发能力的国企效益不如民企?

  请看《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效率对比》,国有企业资产利润率4.0%,非国企11.1%;收入利润国企5.3%,民营6.5%。

  还有《2016年1-9月不同所有制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国有控股2.6%、集体企业负2.6%、股份制企业8.6%、私营企业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0.2%。从2016年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利润下降7.8%,私营企业上涨6.8%。

  问题是,国企有这么强大的研发能力,很好的研发成果,为什么经济效益不如民企?一个原因是,国有企业,包括中央企业,在一般的企业社会责任之外,还承担了大量应该由社会、政府来承担的经济、政治、社会三大方面的责任,包括宏观调控、战略保障、突发事件、社会稳定、援青援疆、国防等等,因此很难跟同类的私有制企业进行对比。

  第二个是中央企业、国有企业有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和社会包袱没有解决。2013年的统计数据,美国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员工数是8.48万,而中石油是155.3万,到2015年末是162.21万。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企业按照国际标准最多50万人,其实30万人就够了,但其余的100万人朝哪去?面对这么沉重的包袱,不管跟民营企业,还是跨国企业,比效益根本不可能。

  还有一个问题不可否认,就是中央企业体制机制明显不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国际油价从147美元掉到最低36美元,埃克森美孚、壳牌这些跨国公司怎么解决,主要是四个措施,第一大幅度裁员,第二出售资产,第三压缩投资,第四削减费用。但我们能大规模裁员吗?我们能随意出售资产吗?层层报批,等你报完一两年过去了。宝钢在湛江的项目批了十年,精品钢这个市场在这十年发生很大的变化,已从一开始的供不应求变成了钢铁过剩。这就是体制机制的问题,需要进行积极的大胆的改革。我前段时间看一个老领导,他说国企到底什么问题?我看是三个问题,体制机制问题,布局结构问题,历史包袱问题。三个问题不解决,国企想充分释放它的潜能很难。

  创新的体制机制仍需健全

  美国极富影响力的科技类刊物《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杂志评选全球“最聪明”的企业,上榜企业要有两个必备因素,一个是实打实的创新技术,另一个是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上榜的中国企业包括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都是民营企业。那么为何创新指数国有企业高于民企,却无法上榜“最聪明”的企业。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6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表明,企业创新动向指数的创新环境由市场环境、制度环境、人才环境、文化环境四个方面组成。在市场环境方面,国企与非国企没有显著差别,在制度环境和人才环境方面,国企更具有优势。国企的制度环境优势使其能够吸引创新型人才。非国企在鼓励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文化环境方面更具优势。

  我国国企的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不多,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作用不强,鼓励创新的环境没有形成,科技创新实力与企业盈利能力不匹配:第一、部分科技新成果不适应市场需求;第二、创新成果转化不够顺畅。

  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要充分释放它的潜能和活力,我觉得有几点。第一是工资总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一个工资总额,竞争类国企要搞工资总额吗?你奖励创新人员,蛋糕这么大,你拿多了,别人就少了,这个企业家董事会很难决策。这方面要加快突破。第二是用人制度。用人制度背后是期权、股权,包括灵活的一种用人方式。第三是混合经济改革要加快。混合经济改革是国企改革下一步的突破口。它既是产权制度改革又是股份制改革,又有利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下决心加快推进。我主张集团相对控股可以,但可以让高管持股、科技人员持股,这种模式发展相当快。第四是专利合同成果转让通过法律要落地。【《改革内参》记者方艳整理】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