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经济稳中有进,但企稳基础不牢。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制定?
“经济下行压力依然相当大。”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12月12日财科院地方财政经济运行调研成果发布会上表示,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公共风险和财政风险均在上升,财政政策的空间在收窄,只有进一步扩展改革空间,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当前的“双升”困局。
“明年积极财政政策就是公共风险和财政风险如何权衡、组合的问题。”刘尚希说。财政风险和公共风险需在新的水平上优化组合。
他表示,公共风险上升表现在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结构性风险和改革风险四个方面。
经济风险方面,经济下行压力依然相当大,尽管经济有所回升,但从调研来看情况不容乐观。2017年要达到与2016年相同的经济增速,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社会风险也在加大,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等对公共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公共服务的改革没跟上。从调研来看,养老保险当年收不抵支的情况不在少数,且有扩大趋势,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在加速,与经济转型升级、经济下行叠加,风险急剧扩大。
结构性风险主要表现为区域分化加剧。调研显示东部地区财政经济状况还不错,但中部、西部、尤其是东北不容乐观。东北人口外流、资金外流、信心缺失、改革进展不明显,可能落入发展的陷阱中难以自拔,需尽力避免。区域间协调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不能以为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不景气是临时性困难。
改革的风险在加大,改革的阻力也在加大,改革落地的难度在增加。中国要平稳地实现转型升级,唯一的出路就是改革。从调研来看,中央和地方形成合力至关重要,地方的积极性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必须充分予以调动。
他表示,通常公共风险扩大需要财政政策来化解,但是,目前财政风险也在上升。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市县财政收入在下降,财政收入负增长,财政支出又难以削减。地方要发展上项目、要推动城镇化、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设施建设、要改善民生,使得收支缺口越来越大,只能通过举债解决。
他称,为防范财政风险,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透明度、规范性的管理,尽管债务规模在增长上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地方政府举债的压力并没有减弱。如何既要控制债务风险,又使地方有施展的空间,是当前需解决的问题。
他认为,如何权衡公共风险和财政风险,使财政风险和公共风险在新的水平上形成最优组合,应是当前制定宏观政策、社会政策、财政政策的基本依据。